父母掌握一点,孩子受益终生!我经常感叹,大多数职业都需要上岗证,都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唯有父母这个重要的职业不需要培训,稀里糊涂中做了父母!更多意义上来说是生理上的父母!
有意识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一直不懈的去学习,真正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更多的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去刻意学习,还局限于从长辈们那习得的物质供养上,却没有“育”的意识和能力!
更有许多有知识的妈妈,当了妈妈后却结束了读书生涯,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殊不知,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人生的功底!
本文的题目非常深入人心,容易引起共鸣!
本文的内容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那就是放弃了学习和成长,选择了安逸和逃避!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形容。
放弃了绘制人生的地图,甚至到了中年,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最后总结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金句:
1.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2.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3.逃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4.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5.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6.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
7.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感谢孩子来成就自己不完美的人生,让自己持续不断地去成长,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r1Dma5PXGi-A1bJE30vD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