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工作干的不错!?”
踏入职场13年了,血泪教训洒一地,你若我般重蹈覆辙,此生必将毁矣。
前文《同一份工作,连续7年,不同阶段对它认识的变化》写了我的工作要做的事情,工作都是人干出来的,本文写工作13年来,与“人”相关的血泪教训。
文章将从企业管理、企业与员工关系、员工成长、工作动力的角度,梳理我的血泪教训。
以及如何科学认识“工作”本身?实现职场人的夙愿,“嘿,你工作干的不错!”。
企业中的沟通问题
01. 公司与员工间的沟通
13年来,以下几条公司与员工的双向关系,我都没有做好。
清晰的权责边界
作为员工必须要明确、清晰地与公司动态沟通好自己的能力状态,让公司、同事明白自己能真实完成的工作目标任务、范围边界。不能“不懂装懂”,“不能干装能干”。
公司是一个由多人合作构成的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权责范围,每个在岗人员必须时时对自己是否完成了岗位要求的所有工作项目指标作出确切的评估,如不能完成,要必须在第一时间主动让组织了解自己的状态。所谓我会努力拼一拼、试一试完成任务那都是极不靠谱话。我们看多了“他试一试就成功了”的鸡汤文,那与企业中多数员工无关。
因此,当员工预估将未能实现公司分配的目标时,必须及时与公司沟通,一起参与想办法,这是一种正常、正当的处理方法。让公司提前了解到自己可能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并不可怕。可恶、可怕、可恨、必须被禁止的行为是:明知自己不能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还要藏着掖着,拖延时间,直到被动暴露失败时,时间已过,举全公司之力也无力回天。
稍好的情况是,公司对于员工的能力及公司需要员工完成的工作,在让员工正式接受工作任务之前,有评估测试机制,员工未能通过评估测试时,任务不能分配给员工。
快速的角色转换
正如我们在工作、家庭不同场景下要完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一样,在工作中,我们时刻明确自己当前的不同角色:面对客户、下属、上司、不同的岗位,都是不同的角色。尤其当员工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后,面临着角色上本质的改变时,若实际上还不具备新角色对角色转化的要求,就必须立即正视问题,否则后患无穷。
制定工作计划及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工作必须要有计划,由计划产生工作的内容,完整的工作计划必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标准,时间,预算,负责人。即:
预完成工作的目标标准;
预完成工作的截止时间,中间的里程碑时间;
预完成工作需要的预算费用,机会成本;
谁对完成这项工作负责)。
后三条都是为第一条“标准”服务的,完成“标准”是根本目标,做任何事情要要有标准。
02. 公司内部门间、员工间的沟通
13年来,我在工作中沟通不到位的事情此起彼伏。
公司是一个有共同的目标,进行分工协作的团队组织。公司内高管之间、部门间、部门内上下级间的信息沟通的流畅性、效率决定了组织的效率。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的首要个人职责是负责部门间、部门内的沟通协调任务。只有做好了沟通这个首要任务,部门的任务才会在整体的努力下完成。
03. 做工作总结的3个误区
工作总结是种严肃的沟通方式。7年来,各种工作总结也有若干个G了,仔细一想,扯蛋的总结真的太多了。
总结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完成目标?还是为了找理由、做了结、甩锅?
日报周报,项目进度报告;季度年度个人总结,部门总结……
我们写太多的报告总结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公司上级布置的书面任务,还有一些总结是为了把完成、未完成的事情做一个了结,常见的了结方式是:为自己未能完成目标找各种原因、借口、主客观理由,从而让自己心安理得,更有甚者直接甩锅完事。
真正有价值的、值得做的总结只有一种:鉴于经验教训,现在、此刻我应该立即怎样做好哪些事情,从而实现目标。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团结一致向前看”。找出一万条负面的理由,不如走出正面的一小步行动。
失败者的总结模式,越总结越失败,还不如不总结
总结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总结的过程在大量消耗机会成本。
失败者的总结模式是:把99%的时间精力花在论证自己的失败是由各种主客观条件造成的,最后的结论是:自己的失败是必然的。然后呢?接着下一个失败。
当销售们在对2019年的销售做总结时,如果把90%的时间花在论证国家经济下滑、农业行业惨淡这些问题上面,接下来的必然还是失败。
错误的“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花时间检讨式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好方法,它只能增加自我沉溺。和谐的人格是应该向外发展的。一个人对于他合理的信念,应坚决永远不让那些不合理的信念侵入而扑灭,或反而让不合理的信念控制自己,不管控制的时间如何短暂。
以前,我时常写些反省式日记,写着写着,就累了,就疲惫了,就自怨自艾了。
企业的功力问题
员工完成公司目标需要的精力、驱动力、行动力在哪里?
13年来,时常没有精力工作;有精力的时候,却时常没有工作动力;有工作动力的时候,却时常依然没有行动。
如何保障充沛的工作精力?
在工作中保障充沛的精力状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人都会因为持续的工作而变得疲劳,然而,还有“假疲惫”的情况常被我们忽略: 由于烦劳、忧虑、沮丧和恐惧带来的疲劳。
因此,一个人要想精力充沛高效率地工作,需要将烦劳、忧虑、沮丧和恐惧拒之于外。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思索一件事情,而不是在任何时间胡思乱想。我们需要培养一副有秩序的头脑。
当我们面临一件让人烦恼、恐惧的事情后,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处理:
集中精力立即直接面对,全部的材料一到手,立刻运用大脑中的思想去应付并且决定,决定之后,除非再有新事实发现,再勿重新考虑。迟疑不决最是磨折人,也最是无裨益于实际。
对付恐惧,就是集中精神,合理地、镇静地把恐惧想一个彻底,直到和它完全熟悉为止。熟悉的结果,可怕性给磨钝了,整个题目将显得无聊,于是我们的念头自会转向别处,但这一次的转移并不象从前那样的出于意志与努力,而是对题目不复感到兴趣所致。
明白那使我们操心的事根本无关重要,我们的行为并不象我们假想的那么重要。归根结底,我们的失败或成功并没什么不得了。甚至刻骨铭心的恐惧也打不倒我们,那些似乎要结束我们终生幸福的烦恼,会随着悠悠的岁月而黯淡,后来连烦恼的锋利也几乎淡忘了。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人的“自我”并非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部分
驱动力,谨慎鉴别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们每当面临该如何做出选择,如何面对挫折,以及身心疲惫地询问自己为何要努力坚持下去的时候,都会得到这样的建议: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然而,内心的声音很可能把我们引向歧途。我们可以把内心的声音按照向内和向外两个维度分成两类。
向内声音的关注点是自己,以“我想要XX”为代表,比如:我想要挣很多钱、出名、有成就感、别人佩服我。
向外声音的关注点是:为他人、家人、朋友、公司、社会,甚至是国家、民族、人类做点什么。多种原因会造就出一些内心的声音的关注点始终是向外的人,比如:他们在过往通过为他人付出的过程中体验到过付出的快乐;他们体验过他人主动给予自己的名誉、敬佩远比自己主动争取的东西更真实、有价值、带给人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活着的意义实际上是通过外界反馈给自己的。因此,通常情况下,那些“向内的声音”并不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有价值的帮助,反而会把我们引向歧途。我们要向内寻找向外的目标而不是向内寻找目标。
一个人能把希望与思念集中在超越自己的事情上,必能在日常生活的烦恼中获得安静和力量。
如何获得行动力?
员工的行动力情况决定了企业的存活。员工无非从两个维度获得行动力:被老板逼着、推着、引诱着、领导着行动或自我驱动、主动行动。前一种情况的各种利弊不再讨论,这里分析我们如何才能自我驱动、主动行动,我的答案是:在行动中获得行动力。
中国当代社会环境造就出来了太多的中国人具有诸如这样的一些人格特点:小聪明,做事小心谨慎,畏手畏脚,不轻易相信别人,多疑虑;相信权威、跟随权威的引导行事,然而另一方面又容易反权威,性格充满矛盾;逃避问题,妄想性的歇斯底里。这些人格特点一定程度上与我们要在多种资源限制下,还要在与14亿人的生活竞争中能够生活下来有关。
这些人格特点,让我们在竞争中生活下来,但是:我们活得并不容易,我们不是那么开心,如果不能改变自己,涅槃重生,其实都是苟且偷生的一生。
行动力来自于立即行动,停止疑虑、停止逃避问题、停止为自己的行动找理由,直接行动,一切担心就不复存在。
所欠下的债,都要还
2020年在赎罪中再出发
01. 2019年的债
2019年,我作为公司销售主要负责人,没有做好本分的工作,欠公司的债,2020年要还。
有无相生,矛盾构成了这个世界。每个人在一生中所欠下的各种债,迟早都要还。
在工作中,但凡任何偷懒,偷奸耍滑,德才不配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兑现承诺,凡此种种所欠下的债,迟早都要还。
不读书欠下的债,要还;
武汉“新冠”疫情,人类欠野生动物的债,要还;
农业,生态环境,人类破坏地球的债,要还。
02. 2020年如何还债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在一个发明创造新产品,引领行业未来的公司工作的销售,如何才能实现还债?
在销售行动中不断地思考----由公司产品参与创造的,未来的人类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未来一定很美好。而这种美好,我们销售拥有半壁江山的功劳。
正是因为销售的付出,帮助客户快速找到了他们需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真正在卖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好产品的销售们,是他们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他们拥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荣耀。
高上大的,有乔布斯在苹果手机发布会上的销售,有马云为淘宝天猫的演讲销售。接地气的,因为有网络约车公司的那些不怕被拒绝绝不怕被骂是骗子说服司机安装打车软件的销售们,才加速有了今天的手机软件约车。
正在发生的,有将农田、生态环境生命赖以生存的关键生态环境关键参数数字化,参考文章后半部分内容《正在发的变革: 将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关键参数数字化》。
03.直接行动,就没有时间去畏惧
行动、工作!
不要让任何犹豫、担心的念头进入大脑。
幸福的生活,大半有赖于恬静,因为唯有在恬静的空气中,真正的欢乐才能常住。
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愉快的事情,我们应当充分的享受,切勿停下来去想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