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都已经说好了要带小静"走出浪浪山",去参观明德学校。下午团队主任周老师又给我打电话说,人家那个明德学校校长说是不要学费,但是人家有一个条件儿,就是要拍视频,记录那个小静的成长,用于宣传之类。周主任问我这个事情是去之前提前给小静及家长说说,还是参观之后再说?
我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要提前说。因为对于像小静这样的困境儿童一般都很敏感,对"被动接受安排"和"隐藏规则"更加敏感,易产生被利用和不被尊重的抵触心理。所以要提前坦诚告知核心条件,再尊重她的决定。把选择权交到她的手上,让她知道这件事与她有关,去与不去由你决定。如果让她在参观后,再告诉她有"附加条件",会让她期望之后又失望,感觉被强迫,破坏我们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
之前小静的一对一帮扶志愿者来自郑州,前期非常的热情,表面尊重孩子,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强迫孩子配合她,与她拍照,拍视频,搞"功绩"。孩子非常地抵触和无奈,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后来她对我们志愿者都表现的很漠然,不愿意交流也不愿意参加活动。
孩子从摸排到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本来孩子生在这样的家庭已是不幸,志愿者不当的行为又给她造成了"二次伤害",也让我很心疼,虽然我已经对接了一个孩子,经济能力都有限,好像暂时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所以我就直接接手了,成为了她的一对一帮扶志愿者。从我对接以来,我也是充分的尊重她,邀请而不要求,更不强求,还鼓励她学会拒绝不喜欢的人和事。虽然我也不知道她是否对我有很大的信任,但是信任还是有的,所以更不能失去这宝贵的信任。做事情要考虑周全,时刻照顾到她的情绪和感受,保护她的安全感和自主感。
小静经历了伤痛,也成长了许多,她现在也可以很坚毅地尊重自己的感受,拒绝不被尊重的行为和不想做的事。之前参加了两次夏令营,表现的也很好,平时夏令营的拍摄记录,她也没有特别反感,如果这个明德学校的一些记录日常生活视频的用途能够被她接受的话,她应该可以选择去。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视频的具体用途,再去给小静沟通。
我给周主任说了想法,她去沟通,等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