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书,有一些新的认识,或者说有了重新的认知。
经常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这样的疑问:人生无常,如梦幻泡影,“无常”是人生的大问题,就像一句话说的“明天不知道是意外还是惊喜哪个来得更快”。面对这样的“无常”,职业生涯规划用处不大。但是“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人为自己设下目标,带出希望。所有的行为凝聚这个希望周围,活出生命的意义。人本主义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说过,“我们需要一个献身的目标,以便把力量整合到一个方向,以便超越我们的孤独生存状态,超越此种状态所造成的一切疑虑与不安全之感,并且满足我们企求生活意义的需要。”
生涯规划就是将自己托付于这个目标的安身之命。
一、从中西历史发展看职业规划认知
其实,从古到今,从中到西,对生涯早就有了很多的积淀和认知。
中国古时候,从抓周开始,生涯发展便在文化的大环境中与时推移。”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虽然徐志摩是近代诗人,但是还是抱着”命数“这样的观点看待自己的生涯。星盘、易经、命盘、仆算等,中国人更多地与“命”联系在一起,心理学家柯永河对“命运”的见解是“个人的命和要环境的命相配,必须依靠两个条件:其一是个人必须有环境所需要的条件或”命“,其二是个人必须要有和环境的命相配合的意愿。个人一生中是否有好运,就要看个人是否有计划性地经常经由进修、学习储存许多当时环境所需要的条件或命,以及个人有没有意愿用自己的条件去配合环境。若缺乏有用条件又不愿意与环境相配合者,永远不会遇到好运。。” 从求学、升学、就业、结婚、生子、疾病,到死亡,无所不包。
中国人生涯观的特色是以考试为晋身之阶;受传统文化影响,对男女生涯有不同对待;服从权威、循例重俗,命定与自定(相信命运天注定)。
西方生涯辅导的发展是从工业革命的兴起开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机器的发明虽然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对于新兴劳工阶级因为长时间过度与单调的劳动、恶劣拥挤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苦不堪言。缺乏人性的工业管理体系扼杀了人的生存尊严。“职业辅导之父”弗兰克 帕森斯,在1908年1月13日成立了波士顿职业局,开启了生涯辅导的先河。并且出版了《选择职业》第一本职业辅导的专著。成为了生涯辅导的鼻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规模动员所需的人才分类与训练,以及战后复员所需要的就业安置,使得生涯辅导计划在军方与民间需求非常强烈。许多咨询服务开始雨后春香般开设,并且获得了美国政府的经费支持。20世纪50年代初,舒波形成了生涯辅导的理论支撑。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欧美发达国家萌发了“教育必须有计划配合经济发展与成长”概念。生涯教育的概念开始化为具体的教育政策。
二、生涯规划的意义
“知道你是谁,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重要”。生涯辅导的目标在于指引“去哪里”,更强调“知道你是谁”的内涵。
舒波对生涯的定义“ 它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技方向,它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个人对工作的投入而流露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到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生涯以人为中心,只有在个人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生涯规划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1、对人,从复杂的教育选择与职业选择过程中,寻求因应之道,以获得最大的益处
2、对教育人员来说,帮助学习者联结课程与需求的关系,增进效果服务质量
3、对雇主,协助雇主发现受雇者的才华与动机,以符合雇主的需要
4、对政府,扩大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投入社会与政治的建设工程。
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Mannen&Schein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