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冰淇淋吃什么口味的,你问孩子,是可以的,读不读书也要问孩子,你不是在与虎谋皮吗?”
接触幼教行业多了,有机会可以接触到很多家庭,常常见到家长和孩子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沟通交流,其中不乏尊重儿童自由的,在和孩子交涉时通常这样:“宝贝,我们现在先吃饭好,好不好?”,“宝宝,我们不要玩这个好不好?”
尊重孩子选择的自由,和孩子商量着来,大部分情况下,能达到目的,也有沟通失败的,接下来,家长继续努力沟通,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往往收效甚微。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基本是听不懂成人所谓的道理的,他们需要的是简单的指令。
家长在很多事情上,最好约定好规矩,提前告诉孩子,行或不行,好或不好,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这么做了的后果是什么,他要承担这么做的后果,然后用陪伴为孩子的选择兜底。
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从90年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在家庭教育中推崇尊重人权,特别是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本来,这么做是没大问题的,但是尊重人权自由是需要划定界限时,在关乎三观树立和立定规矩的时候,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样样都由幼稚的孩子抉择,是会出弊端的。
为什么西方文明适用在东方土地,还是会水土不服呢?我想也许是没有清楚人性中哪些是该尊重的,哪些是需要修正提升的。人性中有动物性,也有光明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抑制其动物性,彰显其光明性。尊重孩子的天性,指的是尊重他生命中的那一份光明天性。
人性,分做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即先天之人性和后天之人性。老子说:“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这种浑然纯净之性,是天地之性,是先天之性,是值得呵护,在生命发展中要尊重的。
历史上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孟告之辩”: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也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在《孟子》这本书里,去理解体会孟子的苦心,他说的是对的,一来,根据辩论对象,言语要对机,要因时因地因人,二来,以孟子的政治抱负,是要实现仁政主张的。但是,单把这一段拿到一个客观的平台上,孟子和告子玩了一个花样,他巧妙的把话题转移了一个角度,告子说的是“先天之性”,也就是天地之性。孟子说的是“后天之性”,即气质之性。
“人之初 性本善”,所以,大家都认为人性本善,可以再探讨一下的是,既然性本善,那又何来“性相近 习相远”呢?本善的话,应该说“性相同”啊。既然本善,又何须教和治呢?我想,这里的“善”,是否应该所指是“本真真”的意思,“开端”的意思,而不是“善良”的意思,善有标准,而天性因禀赋不同会有差异,故才有“性相近”。本源和开端真意味着无善无不善,可以发展为善,也可以发展为不善。
孟子说人心有四种开端,并没有说人心有四种善。(孟子的心之四端:“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开端”代表萌芽,由四种萌芽生长出仁、义、礼、智四种善。
善必须是你去行动之后才能实践的。人性是有向善的本能的,但是需要靠后天的教育才能将善实践出来,由此教育的存在才有了重大意义。
水性无东西,无南北,无上下,存在着而已,有了导向的干预,才流向东南西北上下,发挥作用的是外力。外力是环境影响,是教育塑造。
按理,文章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觉还有未尽,再试着用佛门中的另一层意境来体悟一下。念及此,不禁去想,用水性来比喻人性,设若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流,天地之性(或者说是清净自性)是河床;善与恶与情绪与故事,是漂浮在河里的草、泥沙、泡沫。
自性既不是那河岸,也不是那河水,也更不是那河水中漂浮的草、泥沙和泡沫,……它是那河底里宁静而清醒的河床,生命有太多的幻影,那一切都只是漂浮过……水在流,但你不在水里,而是水在你觉察力那无边无际的包容里。
它像是一个明镜,它并不是思维,更不是情绪,它就是反映生命一切现象或幻象的明镜,它与这些幻象无关。
禅宗有一句偈子:“任他浮云多变化,万里晴空无动转”,细细体悟一下,清净自性就如天空,善恶、情绪、故事只是浮云,浮云变幻掠过,晴空湛然,不动不移。
水在流,但你不在水里,而是水在你觉察力那无边无际的包容里。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如此而已。
贾虹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