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写文章,已半年之久,总想写东西却找不到灵感,可能是积累不够。不管怎么样,还是逼自己一把,把大脑脑 法倾斜与此文,一来记录自己的心路,二来完成作业,三来锻炼自己的写作。
为什么做事总有阻碍,就不能平静度过吗?
正确的认知和观念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前提。好的观念做后会带来好的结果,坏的念头肯定会在某地方跌倒。大多数人吃亏后,才开始反省自己:明明这个道理我很早就知道,为什么最后还是“死在沙滩上”了?犯错的根源在哪里?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今年,乘暑假时间充足,打我五叔家做客,呆了七天时间。真让我体验到“马虎”的观念多么打击人的自信心。自己从小习以为常的动作会带给自己那么大的伤害。例如,手动洗衣服,没留意要时刻保持桌面不沾积水,双手擦干后再走动,避免自己走动弄湿地面,给主人带来麻烦。晾衣服时,把内穿的衣物往边上放,"视觉污染"减少的最少,少量的衣物就不要挂到正中央,挡住远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衣物弄干才挂梁上,打湿了阳台总是不好的。再者,就是餐桌礼仪, 主要无非就三点,第一、和别人吃饭,都要等到饭菜全部上桌后,每个人 都坐到惭怍边,才肯动筷子。第二,不管走到哪里,在谁面前吃东西,都要吃得适度,吃得体面。招待客人的时候,餐桌上要照顾每个人的感受,尽力周全。如就当自己家,快给你朋友夹菜,给长辈夹菜,把好吃的,大块的给朋友吃,不能要过别人的筷子夹菜,只能夹自己身边的菜,不能吃什么,爱吃什么,不能坐正位(都是一家之长做的)……
以上的经历,让我懂得待客与做客之道真是门学问——做客时,尽量不要给主人制造麻烦,相互方便,交谈舒畅。做客时,尽量善意提醒,让客人减少犯错机会,过的开心。这让我意思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似乎明白的道理,都没做好过。也就是说哪怕是最简单的常识,也得有经历后才能深刻体会。
因此,缺乏经历,正确的认知,以及正在犯错而不自知的状态,是一切放错的根源。有人提醒无疑是幸运的,做错就反省,改正就是了,不要害怕失败会受伤,成长就是付出代价的过程,大家都一样。有句话:苦难会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同样,我们付出代价换来的真理,成为我们心智的一部分后,只要你耐心等,总有一天会受益良多。
你确定你会用脑思考,把话说清楚,最后得到一个结论或做出决策吗?
面对陌生的领域,是否会慌忙失措找不到方向?对知识或资讯自知半解不去深究?解决问题没有自己的套路,而是凭直觉出手?以上回答是,那么,你的大脑很有可能还处于“原始状态“。中国应试教育不注重培养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对思考方法不重视,一味填鸭式的记忆,把知识当知识学,都把脑子用坏了。一旦在实际中碰到什么问题,就没套路解决,不知所措。
学习、读书、阅读、思考、笔记和自我管理是人认识这个世界和活在这个世界最关键的元认知能力。如果用二八法则解释思考,那么20%的比例,足以产生80%的功效,对其他方方面面起决定性作用。无论如何这几个关键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本能变得更好,解决问题更灵活多变。
评判是否会用脑的标准是看成果。而一切成果都是智慧与思想的结晶。它的前提包括你的有知识体系+思考方法+其他。知识体系和思考方法决定了你思维的方式和方向,混乱有时是会给你灵感,但有方法可循,会节省时间,获得更大的效益。
很多时候,有些人解决问题绞尽脑汁想不出,只因为自己没意思到,自己的思维在同一个频道走,走到没路,还在死撑或者是知识体系残缺思考问题没有框架系统思考。想象一下自己高考或做练习不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在做报告时,也是要统一框架、收集资料、组织文字和反复修改。很多人要么没其中的功底,要么没其中的思考方法。结果只能出产半成品或残缺品。
那么怎样获得知识体系和思考方法?推荐几本书,《精进》、《把时间当作朋友》《结构思考力》和《逻辑思考7级训练》,如果相培养自己某方面的能力,那就学习一项技能,把我推荐的书应用进去。没有大作也有小作罢。我花了半年时间学习ppt,期间单调的练习,最后还是出了个作品,帮学姐完成了毕业论文的ppt,她说非常优秀,第一次被夸,觉得付出真是值得!
佛陀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有位弟子向佛陀请教:“在极乐世界修炼和在娑婆世界修炼有什么不同?曰:"在娑婆世界修行,阻力很大,每前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步都是非常困难,而极乐世界阻力几乎为零。科学家也证明了,其实我们的本能是拒绝进步的,每次前进都是“反人性”的的行为。所以不要相信万事开头难,其实。步步难,步步惊心!也怪不得,很多人会说,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愿每个人都能忍痛前行!
读过那么读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每年去澳门当辅导员,带队和陪孩子们一起成长,每次想起来心里总是甜甜的,不觉闭上双眼,用心回味,历历在目。今年暑假过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最后的义务带孩子们,毕竟大四毕业很难有机会了。
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自己收获良多。与前两次相比,第一,我学会了主动思考,出谋划策,为队伍的荣誉尽一份力,以前我基本上过去走走场,配合几个辅导员一起带队伍,哪里比得上队伍采纳我的建议,让我觉得有存在的价值。第二,通过实践,发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自然而然。哪怕是一则小故事,在闯关游戏当管主中,介绍背景知识,我发现我练习了5遍之后才总算掌握了——说话时,要短小精悍,慢条斯理。有必要的眼神接触,练习时,若没有眼神的接触,实战时,多只眼睛注视着,会紧张的忘了接下来要说什么话。反复练习台词,直至脱口而出。第三,明白了行动后,你的目标才会显得更清晰。我本来想平平淡淡过,没想到,晚上“星光会语”让我有意外的惊喜。有句话说得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想象自己曾经的痛苦以及现在心里怀抱着的梦想,一想到有老师在身边默默地支持我,我就觉得值得,觉得现在的我已经具备闯出一片天的能力了。上天刚好给我这个机会,再次肯定我,同时,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催触我展开行动了。
暑假时,我打过5天的服务员暑假工,时薪12元,付出的时间精力,确实一天的时间——早起、坐车、公司上班,体力恢复。最后也就赚了500元左右。这段经历让我真真感受到用体力赚钱是最不值钱的。最赚钱的生意都是用脑子的。
有位好朋友毕业出来工作,前去宿舍探望。真是把我吓一跳。跟学校相比,学校的宿舍简直是天堂。每月租金3000,水电费自己出,室内摆设简陋,能睡就行。地处郊外,娱乐设施,餐饮少。唯一让我欣慰的是有空调。感慨如果自己大学四年在不努力,拿出点成绩出来,日子肯定跟这个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三段经历,不禁反思,为什么我读过很多书,却不如一次经历感悟得多且深刻。看过许多人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感悟。原来读书后,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一个道理,只是个开始而已,而真真内化一个道理却需要漫长的时间。读再多的书,学会再多的道理,在面临困境时,往往派不上用场。此外,面对困境时内心感受以及作者选择时的心境,读书永远也体会不了。而书主要是教我们明理通达,教我们怎么做,若不实战,永远都是理论家,算不上实力派。真真决定我们命运走向,让我们心智成长的是经历,读书只是辅助而已。古训曰:"知行合一,放到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
后记——还有一年,我该做点什么?
下班独自坐公交车回家,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是,我以后的日子将忙碌度过,似乎已经不再青春了,看不见前途。但反观有这样感慨是群什么样在人,很明显是大多数是被迫生活的人。这群人有时不是被环境束缚了,而是被自己的心智中各种观念、想法束缚了。比如一个花钱尽量能省吃俭用的人,短期来讲看似划算,而长期对自己未来就有长久的伤害,这种观念会限制人的生活方式、经历、见识和眼界、学识、智慧……,久而久之,人与人的差距就这样被拉开了,而且越来越远,所以,生活里总有些人聊不到一块去,发展到最后甚至害怕跟人交流。
暑假深夜,长这么大了,第一次和父亲深度交流一个多小时。深深让我体会到,原来自己做的这么少,父亲对我用心之多。原来我在家中的地位那么大,自己从未真真意识到,或者说把自己束缚住了。家中如今就我一人读书,其他的儿女现在混的也不怎么样,全家的希望都在我身上,都希望我能闯出闯出的成绩出来。然而只读圣贤书,其他不在意,只能导致生活都很没乐趣以及尽量少花父母的钱,却没意识到,他们赚的钱都是为你的未来花的,再心痛也值得。
所以,认清自己,不顾虑太多,不给自己人生设限,就意味着其实你有很多的选择,很多尝试的机会,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的。大学时间倒数一年,看看自己这三年都做了些什么,考过了四六级证书、拿了驾驶证、全国计算资格证书、学会用办公室软件 ……,大学最基本的证书我都拿了,也算是给自己工作时有个好的条件入门。下学期主要是2个月上课+毕业论文设计,其余的时间都是留给自己梦想。
现在想想,似乎我前三年经历的一切都是为大四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褪去了入学时的懵懂与无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内心渴望做点什么,不给自己的大学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