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年轻的时候没读过点青春文学

《七月与安生》上映了,越来越多的青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送到了年轻人的眼前。这一次,没想到是安妮宝贝。

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几乎无人不知安妮宝贝,至少也有一半的人看过她的作品。她所写到的年少的迷茫与忧愁,深深地印在那时年轻我们的心里,即使在我们步入社会,被社会的风尘“洗礼”后,再回头去看那种稚嫩与纯粹,还是有些心动。

安妮宝贝喜写短篇小说,而《七月与安生》是她为数不多的比较长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如《莲花》那都是后来的作品。

我在看安妮宝贝小说的时候,我说不清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但是忍不住不去看。

一头海藻的头发,一条棉布裙,一双不穿袜子的球鞋…激起我们对某一情愫的执念,谁不沉迷这种执念呢。

我在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或者愿意看她的小说呢?她的小说讲述大多是友情、爱情,而那是我们年少时最为迷茫而奢望的东西。在她的小说里,主人公即得到了友情和爱情,也失去了它们,基调显得悲伤,这难道不正像我们迷茫青春的主色调吗?虽然,青春是阳光的,但那是大多数我们所希望的,实际上,它被蒙上的灰暗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初高中的时候,因为特立独行,我不愿意去看青春文学。只有一次,在高中的宿舍里,百无聊赖的资源有限下,我拿了同学的《男生女生》,看到了饶雪漫有名的连载小说《左耳》。

虽然我一边吐槽它三观不正,故事狗血,但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它吸引了,因为到现在我都没有忘记那个放荡不羁但情感专一的女孩,疯狂追求男生的手段以及残酷的生活真相。

是的,就算我没有刻意去看,甚至不屑于去看,可我自己也在创造新的“青春电影”。那时的我们对一个人的感觉不都是这么不露声色吗?我们的友情不也是跌宕起伏吗?现在回想都会轻笑幼稚。喜爱写作的我,连写的小说都透露些莫名的伤感,但实际我根本没有模仿谁。原来,我们都是相似的。

进入社会后,再去电影院看青春电影,会被人暗嘲的。因为我们不是学生党,不是小孩子了,我们成熟了,而青春电影在我们理性的眼里多少显得有些刻奇。

《致青春》、《那些年》、《匆匆那年》、《左耳》…想把青春电影拍的人很多,但真正得到好口碑的却很少。

看到《左耳》,看到《七月与安生》,让我回想起年少时期,那不是刻奇,是现实,非常真实地存在过。

谁年轻时不看点青春文学,那也是青春的一部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安妮宝贝(庆山)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
    秋_Vivian阅读 45,674评论 14 203
  •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午后,明亮的阳光照得...
    华洛i阅读 1,430评论 3 21
  • (一)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
    我叫她小胖子阅读 1,746评论 0 9
  • 自相识到相恋,我一直觉得你是我坟墓的挖掘者,因为我坚信我们能走进婚姻! 而今你却说不合适,当初是忘不掉初恋的样子而...
    追梦赤子心_e85b阅读 158评论 0 1
  • 文 | 徐亨福 当你在QQ上问对方:在吗? 对方回:在。 你又问:忙吗? 对方回:忙—— 于是你不好意思再问下一句...
    羿云天阅读 1,0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