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妈妈们,大家好!
重要的事情说在前面:感谢大家的支持,订阅《青苗》和《小学生时代》已经结束,咱们班孩子读书的热情确实高涨。昨天晚上去了趟新华书店,发现孩子们读的书真的多。我建议大家是不是可以按课文的作者去买,比如:《去年的树》的作者新美南吉的书,《猫》的作者老舍的书,《巨人的花园》的作者王尔德的书,《卡罗纳》的作者亚米契斯的书《爱的教育》等等。
上星期因市体育展示课打乱安排而欠下的第六单元的测试卷重考,今天终于抽时间重新考了,晚上我会加班改出来的。如果不过关,还是要再重新考的,直到过关过止。
今天是圣诞节,但是咱们不过洋节,提倡过咱们中国自己的节日。昨天和今天,朋友圈刷屏的两张照片,我觉得是满满的正能量,我发了,正能量,需要咱们支持,从娃娃抓起,教育咱们的孩子牢记总书记说的话: “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要装中国的粮食。”请记住这十二句话: 1.说中国话; 2.吃中国食; 3.穿中国衣; 4.用中国货; 5.在中国游; 6.过中国节; 7.购中国物; 8.有中国脑; 9.安中国心! 10.想中国事; 11守中国礼! 12做中国人!
咱们班的孩子都读过《论语》为政篇里第24章: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本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本人的宗祖而去祭祀,多是缘于想要讨好别人的原故。”孔子这句话套用到现在的意思是:西方不是咱们的宗祖,但咱们却大力提倡去过这个洋节,就是谄媚的表现,是讨好西方国家的表现。这个话我不敢多说,每人有每人的看法。但我觉得借这个机会教育咱们的孩子,做为炎黄子孙,咱们要继承咱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宏扬咱们中国的精神气概。这是一个教育孩子们以咱们是中国人而自豪的契机。
讲到祭祀,我就多说几句。以下的内容,是我百度来的,转发大家了解一下。
古代祭祀,什么人祭祀什么对象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比如,帝王可以祭祀“上帝”,诸侯最高只能祭祀“地神”,士大夫最高只能祭祀“宗祖”。对于“宗祖”,帝王可以祭七世,诸侯只可祭五世,大夫只可祭三世,而一般士族只能祭二世。不同的祭祀采用的礼制不一样,这样就把人的贵贱等级区别开来了。凡祭祀,必有主祭的人,主祭人是固定的,而且祭祀时间、地点都是固定的。这样,祭祀活动就被限制的很固定了。凡祭鬼,按礼法必定是主祭者祭祀自己的“宗祖”。有没有祭祀别人“宗祖”的现象呢?有,那就是陪同祭祀的人,因为宗族关系、姻缘关系、同乡关系等等,在一些大的祭祀活动中,陪同祭祀是很常见的。陪同祭祀也是有一定规矩的,在礼法规定之内的,也可以称之为“祭其鬼”,如果不在礼法规定之内,而跑去参与陪祭,那就是“非其鬼而祭之”。但这种陪祭的规定是很模糊的,所以常有“诸葛亮吊孝”一类的事发生,也就是按礼不必去陪祭的而去陪祭了。这样的事虽然不违背一般礼节,但究其原因,多是抱着非正常祭祀心态去的,也就是说,是为了讨好主祭的原因。孔子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批判“谄”这种行为。
今天晨读学习了《刻舟求剑》,这篇小古文真的非常短,总共就三句话。第一句比较长,拆开来反复带读了。爸爸妈妈们提醒孩子在读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指读,做到打着拍子读。早自习我让孩子们背诵了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第7-10段。25分钟,有18位孩子已经背掉了,特别棒!
今天的语文课上了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有关恐龙的内容,男孩子明显比女孩子要更感兴趣,上起课来也特别来劲。第4段比较长,也是要求背诵的,可以分两次完成。第26课背掉的孩子可以去背第31课了。
今天分享的一日一得是:四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这里的“四”字原为指事字。甲骨文①的四条横线即代表“四”,该形体沿用到战国。②是金文的形体,像鼻子出气的样子,由原来的指事字变为象形字了。郭沫若先生认为:“四乃呬之初文。”③为小篆的形体,比金文稍有省略。④为梢书的写法。
《说文》:“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此说不足信。“四”字的本义应为“呬”。《尔雅•释诂》:“呬,息也。”郭璞的注:“呬,气息貌。”也就是说,像鼻息的样子,这是对的。后来因读音的关系,就将“四”字借作数目字用了。那么代表鼻息的用字,则只写作“咽”,变成了“从口四声”的新形声字了。
你们的朋友:徐新云
2017. 12.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