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第十三6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意】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自己行的正,不必命令,事情也行的通;如果自己本身品行不端正,就算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一点启示】孔子主张正名,落实到个人就是正身,这样的表现才能名实相符。首先就是自己以身作则,内讼、求诸己。但凡有任何事情没做到、没得到,都要从自身找原因。
【浅谈】
(1)《论语》多处讲为政,孔子始终认为个人修养非常重要。任何一种制度,做事到底是人为的。
(2)身正,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正、行为的端正、内心的中正等等。领导以身作则,用不着苛政细则,社会风气自然向好;否则,自身行为不端,说一套做一套,再多的法令,社会一样一片混乱。
(3)领导人自己身先士卒,如同这次伟大的卫国英雄戍边团长他给自己所在团立下的不成文的规定:“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4)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私心太重,身不正,虽有发号施令的权利,但是执行起来会产生大量的偏差。对比去年六月的边境冲突,外军战斗力真是渣,我军是以大约两个步兵排的兵力击溃了外军两个步兵营,外加一个旅部,打死外军一名上校、二名少校在内的20人,有18人在溃退过程中坠河死亡。非正义之战,包括外军的管理,可见一斑。
(5)在今天职场中,其实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权力,一个是影响力。而管理者更应注重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与影响力。而自身正是一个关键因素。孔子在此处正是谈的影响力的问题。
(6)从上面的事例大家清楚的感受到,影响力不来自交换和买卖,不是小人的结党营私,而是人品,这也是一个组织提高效率最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