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日子》营养价值分析

        今天,我把《调皮的日子》再读了一遍。读完,我掩卷沉思:我从中得到了什么?

        这本书讲的是调皮捣蛋的朱多星,寄养在姑妈家,与另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沙一起生活的故事。其中,还有超级胖子姑妈、超级瘦子姑父、还有一些同学,如总拿倒数第一的林第一、胆小如鼠的张潇洒、班主任绿裙子。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印象是语言幽默、情节离奇、有趣。这很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每个故事短小,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完。我想,学生读了这些书,会获得哪些收益呢?

      一、培养学生专注的品质。因为故事短小,学生花10分钟就可以读完一个故事了。学生每日阅读,可以在轻松愉快中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专注的品质。

      二、提高孩子阅读的速度和流畅度。文章语言浅显、幽默、流畅,可以帮助孩子熟悉常见的词汇、语汇,在有情境的故事阅读中,阅读的速度也会慢慢跟上来,会阅读越流畅。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书会结结巴巴,添字漏字,不会断句呢?就是因为读得少了嘛!阅读速度,是靠阅读量累积起来的。

      三、学习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作者的语言,一是形象生动,二是出其不意。孩子们在这种语言风格的浸染下,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这种语言风格。

        但,作为一个多年的语文老师,我还是有点警觉的。这是一本快餐书,和曹文轩、沈石溪的书比起来,它还是有美中不足的。

      一、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描写。

        三年级学生,需要把情节写具体,通过眼耳口鼻舌以及心理感受,把情节描写具体。但这本书中没有具体的情节描写,很多情节走马观花,只是一小段一个情节,一小段一个情节。这样的作品,学生读多了会养成记流水账的毛病。这一点,要向学生讲明,不可模仿她这一写作习惯。

          二、它缺少生活的广度,思想情感的深度。

        相比于其他作家的作品,该书缺少生活的广度、思想情感的深度。沈石溪的作品,书中的动物喜怒哀乐的表现,其实是人性的表现,以动物的方式反映各类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思想的深度、生活的广度。曹文轩的小说,环境描写细腻、丰富,能够帮助孩子领略到自然的美、人情的美。学生读这些作品,会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从而学会做一个大写的人。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较高的立意,语言艺术再高,那也近似于油嘴滑舌了。本书在有些情节上,除了调皮之外,好像什么也没得到。

        所以,读书应该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应该像蜜蜂采蜜一样,不要老盯在一朵花上,要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另外,课外阅读决不能代替课内阅读,因为它没有明确的阅读素养的指向,就像一艘船,它在茫茫大海上没有目的地转,它就不会到达任何一个明确的地方。而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精选过的,它以螺旋阶梯式帮助各年龄段学生养成他那个年龄段该有的阅读品质。

      以上,就是我再读《调皮的日子》的读后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