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春牧场》‖李娟笔下,哈萨克牧民所经历的不一样的春天

在吉尔阿特,站在最高的山顶上四面张望,也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个人。光秃秃的砂砾坡地连绵起伏,阴影处白雪厚积。遥远而孤独的羊群缓慢地蔓延在半山坡上,倾斜的天空光滑而清脆。吉尔阿特的确是荒凉的,但作为春牧场,它的温暖与坦阔深深安慰着刚从遥远寒冷的南方荒野跋涉而来的牧人们的心灵和眼睛。

这是李娟羊道系列《春牧场》的开篇文字。以此为始,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关乎新疆哈萨克牧民春牧场上的故事。

2007年春天,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先后随之进入春牧场、夏牧场,历经寒暑跋涉后,大约用了三年的时间陆续写下“羊道”系列,分三卷《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这些书,我初读时是在五年前,记得当时很受触动。那种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最最淳朴的人情、最最自然的风物,深入人心。我曾不止一次地惊叹辽远西北边疆的自然之大美,又不止一次地感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性格的坚韧和顽强。

总之,我十分地喜爱李娟的这些文字,所以,今日重读,也向大家逐一分享它们。我们先来看《春牧场》。扎克拜妈妈家的春牧场,分两处即吉尔阿特和塔门尔图。

1、春天的荒野:在紧巴巴的季节里,过不好不坏的生活

提起春天,人们总第一时间将它与温暖、明媚联系到一块儿,但大家却也知道,春寒料峭,倒春寒的天气几乎占据了整个早春;真正感觉到春天时,甚至它已经过去一半有余。

这是指我所生活的中原地区,而遥远西北疆的春天,则完全不在我能料想的范围内了。所幸,自李娟的书中得以了解一二。

渐进五月,“戈壁滩上白色的芨芨草枯丛稀稀拉拉扎出了纤细的绿叶,细碎的灰绿色点状叶片零零星星冒出大地。”这便是荒野中的第一抹绿意,是荒野春天到来的标志。尽管此时的春天特别含蓄,但毕竟是到来了。所以,卡西帕(扎克拜妈妈最小的女儿)迫不及待地换上了短袖T恤。

然,吉尔阿特的春天,空旷、寂静、孤独。扎克拜妈妈与唯一的邻居,尚还相隔了一座小山。置身山顶,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点动静,荒野空空荡荡,风声轰鸣耳边。李娟说,在吉尔阿特的日子,寂静得如漂流在大海上,海天一色,四面茫茫。

书中关于这样的记述有多处,每每读到这样的句子,我都由衷地羡慕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或者说,羡慕李娟。其实,我不是不知道那地方自然环境的恶劣,甚至连自己大胆的想象都要与实际的境况相差甚远;但我的内心就是不可遏制地向往那片从未经历的空旷、辽远,还有孤独。

当然,在吉尔阿特,牧民们除了要抵御孤独,还有贫瘠;虽然比起冬天来说宽裕从容多了,但春天仍是紧巴巴的季节。

捡牛粪、背冰,是除了放羊之外,必不可少的日常劳作。干透了的牛粪,是人们唯一的燃料,而山体背阴处褶隙间堆积的厚厚冰层,是他们的日常用水之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的背冰劳动。

还有 65%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2.9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