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记了母亲节

因为母亲的病情,让我内心的焦虑与日俱增,可以用仓皇来形容每个周末的时光,操持父母家里的一切,为他们各种的情绪和焦虑买单;储备自己家里的菜品,为远离城市的住所付费。似乎又回到了先生还在部队,儿子尚且年幼的时光,匆匆忙忙,没有一刻的消停,每天都跟打仗似的,人生一过大半,但我的操劳却一点没有减半。难免心生抱怨,却不知气向哪里去撒,只能自己独吞。今年的母亲节,我忘记了。直到中午,收到孩子们寄来的鲜花,才想起这个特殊的日子。往年,我都要给母亲过过节的,各种形式的,但今年我就是忘记了,足以见证我目前的生活已经偏离曾经的轨道,有点无序、混乱。我不再从容、优雅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想起了上周收到一位昔日同事送的养生茶、养生壶,匹克球,“发现您头发有点花白,您要好好保养自己。您 可是我们心中优雅女神般的存在。”生活的慌乱看来已经是肉眼可见,我都没意识到,我的家人也看不到。特别是那个没有同理心,嘴硬无比,没一句软话的先生。

一本书足以影响一个人处事的态度与做事的风格。读库每期随书寄来的主编张立宪书信,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昨天又拿出2025第一封信来读,他在信中提到了电影“查理十字街84号”,40多年前的电影了,谈不上精彩,但内容让人感动和温暖,一个小小的书店与一位作者长达几十年的书信往来与服务交流,跨越两个大洲,从来不曾谋面。但美国的作者永远都能收到自己想要的各种版本的书籍,而英国的书店店员们永远都能收到他们稀缺的食物,寄自丹麦的火腿、蛋黄粉、鲜鸡蛋等等,不一而足。书店满足了作者稀奇古怪、天马行空的购书需求,而作者让书店的5名店员享受到了来自异域的美食、物品,以及传递给家人的惊喜和温暖。因为这件事,店长的生活变得丰富和充盈,而他略显乏味的家庭生活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封封往来的书信,从初时的买卖沟通,到最后的互诉家事,从只有店长回信到店员也按捺不住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作者给书店集体邮寄礼物,而书店也集体给作者一个精心准备的礼物——一个精美的手工刺绣台布。作者知道他们的生活境况,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甚至礼物会体贴到给店长的两名女儿和妻子的长筒丝袜。他们约的见面终是因为昂贵的交通费而不能成行,而当作者终于来到书店时,已经是时过境迁,店长去世,有一名店员也去世,书店已经人去楼空。见证他们友谊与情感的,是那些慢慢变黄的书信。

所以我理解了主编六哥为什么会坚持20年,给读者随寄一封信,正如电影中作者要购买的书都是旧书,她要别人阅读的痕迹,要一种足以激发她想像过往,要一种情感的链接,通过书,当然后来变成了信件。而读库六哥,是通过信件,也正是这种坚持,让他留住了读者,留住了客户,留住了他倾注心血的事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