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易是需要的概念吗?

难:做起来费事的。相反的,易:做起来不费事的。剑桥词典对 hard 解释是not easy to bend,to cut, to break

新开始一件事,新接触一个物,都需要进行详细地调查、研究、分析,从概念到方法论。刚开始接触时的摸索前进,肯定是磕磕绊绊,不会一帆风顺的,因为开始阶段的费事,就将这个事物评价为难,显然没有全面考虑事物。若因为在掌握了该事物的有关概念和方法论后,做事的过程顺利了,就评价这事物为宜,显然也不对。

常听人说,开始难,后面就容易了。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呗。没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没法体会,且这句话也不能成为支撑他们度过开始艰难的信念。经历过的人,在容易的部分可以放松吗?显然不行,想想从小到大的考试中,有多少题目是因为简单而掉以轻心,丢了分?

为什么,我想不再使用这个概念,是因为,对大多数人,难会将他们吓到,从而止步不前;小部分的人会因为难而激动振奋,但我是很不喜欢激动的,个人的观点,只有心平气和的时候,大脑才能最大化的全面考虑。

学霸和常人很大的不同在于,对难的感知不同,大多数人觉得难的知识点、概念,他们并没有觉得难啊,然后他们就会深入的继续思考,难道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卡顿吗?显然不是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将这样的卡顿视为难,而只是一个过程罢了。就像读教科书类的心理书,枯燥的多,很多概念记不住,这是个事实,部分人就会将这书定义为难,但有一类人,就会无事这些卡顿,不停前行(笑来老师的观点是再难也来读下去,老师的操作系统中还是有难易这个概念的)。将对难度的感知,类比为对疼痛的感知,那些对难度没有感知的人,就好比是对疼痛没有感知的僵尸,那是多么强大和可怕的存在。

如何让自己对难度没有感知?那就要抛弃难易这个概念。

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

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无任何感知。反之,若是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还是可以从主观上感知得到。


是否要做一件事,不是根据该事的难易,而是根据这件事是否是需要去做,这件事是否有助于自身成长。简单但是没有用的事情,需要去做吗?做也是在浪费自身宝贵的注意力和时间。只要需要,只要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即使刚开始磕磕碰碰再多,也要去做。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再也想不到要在哪里使用难易这个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全面观察事物的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耐心地完成每一步,理清每一个概念、进而去实践方法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注册一个支付队列的观察者--要在程序启动时注册 2.检测手机是否可以进行内购 3.获取商品信息--发送请求信息...
    卞泽阅读 2,934评论 0 0
  • A和B刚好都是同年的人,但他(她)们是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一个是阳光向上积极努力的人!一个是安于现状,不想改变的人...
    陌离v阅读 2,944评论 0 3
  • 用NCL很多年,确实方便,但是若让我信手写来一段程序漂亮地做个相关分析附带检验,还是要扒拉官网调教半天(方便个鬼啊...
    Rex_Diego阅读 6,740评论 0 3
  • 我生活在一座小城市,切勿姿态过高,太过高冷。没准哪天你们就会以一种亲切的关系重新相识了!
    果丹皮_e2f6阅读 1,261评论 0 0
  • 俯仰若生死,朝夕似彭殇。 固知皆虚诞,执念何去留。 心虽涤涤然,意已蒙蒙乎。 唯有道可破,至此师老庄。
    巫见阅读 1,33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