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拓宽选择空间
例如,小红想离职,个人很喜欢烘焙,想专职做,她可以这样一步步拓宽选择空间:
1)考虑机会成:如果辞职后不做烘焙,可以把时间和资源用在什么地方?
2)抛弃目前所有的选项:既不能离职,又不能专职做烘焙,怎么做?
3)两者兼顾:有没有可以不离职,又能做烘焙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周末时间在家里做好,放到朋友圈售卖?
4)寻求帮助:如果兼职做烘焙,以前有没有相关经历?周围人里有没有可以提供建议的?
5)发散思维:能不能将现有的工作和烘焙进行结合?
2 放到现实检验
现在网上好多课程都是付年费的,可以看已经购买者的评价,有的一般都会给你几节试听课程,或者是免费试用一周。
你可以亲身体验下,感觉不错的,可以再决定是否需要交年费。
像我们当时加入小灶群,助理也是把我们都先加入一个预备营中,给你一个适应期。
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阶段,过了这段时间,你想继续还是想放弃,都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当时听《罗辑思维》,知道了《樊登读书会》,觉得讲的很不错,在喜马拉雅上也听了好多他的课程,后来就买了年费的会员。
然后,也推荐给了室友听,好友注册后可以免费享受一周的会员。前两天,室友告诉我,她也已经付费买了一年的会员了。
3 留出一段距离(空间和时间的距离)
如果做一个决策,应该要仔细斟酌,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决定。
拉开时间距离:认真考虑做这个决定,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我会不会后悔?
或者,换个角色,如果是好友或是家人面临这样的抉择,你会如何建议。
想到我前两天买股票,当时一冲动,看到在首页,最近在涨,刚好账户里还有点余钱,当时大脑都没有去多思考一秒,就买了,买后就后悔了。
然后才想,不是买之前要看财务报表之类的么,要么就听李笑来老师的,买GAFATA。
不用等一年,一个月,一天都没过,就后悔了。不过还好,总共钱也比较少。算是买个教训吧。以后再买会慎重的。
4 做好各种准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即使你不是天才,做足准备工作也会使你看起来像个天才。
如果成功了,你是否能够心态平和地准备好接受新的社会身份;
如果失败了,你是否给自己准备了另一个解决方案,或者是如何做会让损失降到最低。
最近在抄写刘墉的文集,昨天看到一段话。
作者在美国去参加一个室外的活动,看到活动场地的边缘,有几个帐篷放在那,旁边还有几位工作人员。
天气预报今天并没有雨啊,还好奇问了下那些帐篷的花费,居然占到了总预算的五分之一。后来和主办方沟通后才了解,他们每次活动都是这样。万一天气突然下起雨来,旁边的几个工作人员在几分钟内就能将帐篷支好,而那时他们的活动也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最后,每次在做抉择时,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避免:思维狭隘,短期冲动,过度自信 这三种误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