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西安・博物馆之旅 | 走进周至县仙游寺博物馆


曾于太白峰前住

数到仙游寺中来

作为周至县最早的皇家寺院

仙游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终南灵秀之地



说起仙游寺,就不得不提起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因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长恨歌》就写成于此地。

仙游寺,原址位于周至县城南15公里的黑水河畔,是关中地区重要佛教圣地之一。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在此发生而得名“仙游”。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隋文帝巡游天下,幸临于此,喜欢上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遂建造避暑行宫,始称“仙游宫”。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为了安置佛舍利,命大兴善寺的高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创立灵塔安放舍利,仙游宫因此改称仙游寺。

1998年,仙游寺及法王塔因西安市黑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经国务院批准,进行整体迁移与恢复重建,新址搬迁到周至县城南13公里处的马召镇金盆水库北梁。2001年,周至县政府批准设立了仙游寺博物馆。为了向公众展示仙游寺出土的文物珍品及千年的历史风貌,该博物馆于2023年2月对外免费开放。


走进博物馆大门,迎面的照壁上写着“终南灵秀”四个大字,背后镶嵌着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

公元806年,白居易"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任周至县尉,参观仙游寺之际,遥望渭河北岸的马嵬坡,感叹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长恨歌》。


仙游寺博物馆为廊院式二层仿唐风格建筑,建筑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馆藏仙游寺历史文物345件,包括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琉璃器、石刻、铁器等10余类。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长达4500多年。代表性藏品有法王塔天宫、地宫出土的十三枚舍利,“法王塔碑石三宝”等。目前,博物馆有基本陈列两个,分别是仙游寺舍利馆和仙游翰墨苑。



法王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自上而下依次为塔刹、塔体、基座、隧道及地宫。基座以上塔体共七级,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隋代砖塔。1998年,对法王塔进行拆除之际,先后发现了天宫和地宫,出土十三枚舍利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仙游寺天宫、地宫一塔共存,时代之早,为中国首例。



仙游寺舍利馆主要陈列展示的是出土于法王塔天宫和地宫的珍贵文物、佛祖舍利等,有地宫石函、熏香炉及鎏金铜棺,琉璃瓶及10枚佛舍利;天宫石椁、鎏金棺、琉璃瓶及3枚高僧舍利。



穿过博物馆北侧的院落,就是仙游翰墨苑,这里的墙壁上镶嵌着古今碑石80余通,是古今名人名家对仙游寺历史文化及《长恨歌》有感而作的诗词歌赋及书法作品,这些名家的题刻为仙游寺增添了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已成为博物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漫步其中,不经意间抬头,即可看到一直在默默守望的法王塔……



闲暇之余,不妨来这里,寻觅先贤的足迹,采撷历史诗人的逸闻轶事。

来源:西安市文物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