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记十五:沧浪亭记

——素素老师的生活叙事

沧浪胜迹

原本打算去北寺塔逛一圈的,结果下午出门太晚,三点多,又是公交出行,算来算去,等我到北寺塔估计就得关门了,而且北寺塔可以在拙政园看到,是园林借景的代表,想着去拙政园再去看。于是临时改变形成,打算去沧浪亭走一走。上次去沧浪亭已经是20多年前了。

文庙一角

四号线2号出口,出来就能看见苏州中学和文庙,文庙的气派即便在萧条的冬日里也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文庙的墙居然是红棕色的,前些日子我一直在想,苏州好像没有红墙的,寺庙最多,都是明黄色的墙,但文庙的墙其实也不是红色,偏暗偏淡,这大概还是和苏州城几千年的文化有关。文人气足,帝王气不足。

沧浪亭外水面和石桥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园林,沧浪亭排第一。看过了清代名园留园再看沧浪亭,显得过于狭小和质朴。但沧浪亭自有与众不同之处,未进园门便有一池绿水绕于园外。这是最让人惊喜的地方,水面宽敞而平静,通过一座曲折的小桥走到园门。水边是一条比较宽敞的行道,一个老人在卖枯莲蓬,与园子的古朴和相称。

铁莲蓬

进门就是一座山,山下有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和山洞。山下凿有一个不大的水池,水池倒映着上面的曲折回廊,非常好看。这里的古树有高大的香樟和枫杨,这和其他的园林不太相同,还有一棵开满花的粉色山茶,美人茶。

美人茶和香樟

园内建筑不多,毕竟只有很小的面积,但处处花墙营造出美感。印象最深的是面水轩,明明是在园内,但视野全在园外。

面水轩外

去年带学生们一起学习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文中写“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如今看来,样貌居然还是这样,可见苏州园林的美,不仅在于其本身,而且还在于历经千余年,这里延续下来的历史的记忆。



临近闭园,此时夕阳甚好,阳光透过花窗照过来,或者照在梅花和竹子上,“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实在是妙哉!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苏舜钦将其取名“沧浪亭”,大概心里也怀着屈原之志。仕途不顺,但不愿同流合污,择一处隐居,寄情山水。此后的沧浪亭又有很多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沈复和芸娘的故事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每天行走在苏城的历史与现实之中,既能感受山水之美,也能有生命之悟。这座城市的底蕴太深,我们都似水中的浮沫,漂浮而短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得沧浪亭我还是刚参加工作时去的。那次还是我读电视中专时去沧海亭附近一中学里参加期末考试中午休息时,一起去的还有我...
    临湖风阅读 3,305评论 21 74
  • 沧浪亭是苏州存世最古老的园林,出自于北宋时期苏舜钦之手。沧浪亭地处城南,在当时属于偏僻之所。苏舜钦在这里构建了一个...
    花菜阿良阅读 1,193评论 0 0
  •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这四大名园中,就数沧浪亭人稍微...
    云起龙飞阅读 1,501评论 6 38
  • 我们在园外基本上了解沧浪亭的历史。 苏州的园林一般都像以前大户人家的小姐,深居简出外人是看不到里面的。而沧浪亭很特...
    临湖风阅读 2,618评论 17 47
  •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
    姑射阅读 2,354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