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温和的下午,心血来潮回到儿时成长的地方,那是一个不大不小,却是不偏不倚贫穷的村庄。自七岁那年离开,在往后的时光里每一年都回去看望它,可是有时候我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山峦起伏,老黄牛颤巍巍在烈日下踱步,劳作的老人弓着身子,突然觉得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悲悯。关于这里的儿时的记忆模模糊糊,记得不太真切,时常听到外婆在念叨我们小时候发生的趣事,她忆起这些事眉角都舒展开了,更加显老了,可是却带有一种时光穿越重生的喜悦。我总是静静站在旁边听,听着听着,才发觉自己丢失了童年里这一抹天真、顽张的色彩。
村里有一条老街,这条街是全村人唯一可以买东西的地方。每个清晨和黄昏,这里是妇女们最爱聚集的地方,听着从各个地方传来的八卦,谈论着与自己无关的他人的生老病死。你有时候会惊讶她们仿佛不是来买菜,倒像是趁机来聊天的。长大后,跟着外婆去了几趟老街,狭窄昏暗的街道,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味道,潮湿的地板,热情的老板,即使这是巴掌大的一个菜市场,可是我却觉得它极具生命力,总是喧闹不止。吆喝、砍价声此起彼伏,我全然像个客人,眼睛四处漫游,叔叔阿姨打趣我像是来旅游的。街头是热闹的、嘈杂的,街尾冷清且颓败,周遭是残垣断壁,房子失修已久,土褐色的墙壁被划得惨不忍睹,可是当阳光悠悠地照射在上面,你会蓦然发现,原来这道墙也是有生命力的,只是它不动声色,静默安然。墙角总是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蹲在那里卖菜,不大的菜篮子里堆满了自家种的蔬菜,没有好看的外表,没有鲜亮的颜色。老人也不吆喝,她在那里像是要睡着似的,有人途经跟她打招呼,她耷拉着脑袋,努力睁着下垂的眼袋,算是一种默契的问候。时光斑驳里,老与旧构成了一副摇曳生姿的画,不似油画那般色彩明丽,它好似一副水墨画,极简,极纯,但是是灵动的,是婉转的,是梦幻的。
这是属于老街的腔调,老辣世故,温情脉脉。岁月裹挟的沧桑,时光变迁的彷徨,管不住身边事物的跌宕,一路走来,一路失去,唯有老街,依旧炊烟袅袅。既漫长又短暂。
对于老街最不可磨灭的情愫是它见证了爸妈爱情的开始。八十年代后期,老爸作为林业局的干部到某个林场任职,那天老爸和同事来到离他们林场最近的一个村子买些日常用品,他急匆匆到老街买完所有东西,走到巷尾,走在他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高挑,长发飘飘的妙龄女子,风一吹,秀发飞扬,飞着飞着,飞入了老爸的心里。后来老爸跟我们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惊呼这不是电视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吗?记得《金粉世家》也有类似的情节,金燕西在公园闲游偶遇冷清秋,一见钟情,再见倾情。老爸和老妈在老街的相遇或许也是冥冥之中有这样的牵绊,冷清秋和金燕西以悲情为结尾,而老爸、老妈却在老街的见证下相互扶持至今。老街总是有些出其不意的浪漫,或烈日晴空下投射的一片荫翳,或暴烈夏雨中躲雨的屋檐。
改头换面成了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老旧的房屋慢慢地改变了原有的颜色,街道越来越宽阔,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我们无疑是时代进步的受益者。所有旧的事情渐渐地消逝,老街却还是在原地。或许,时代给予老街的是无限的孤独与失落吧,再也没有那么热闹的清晨,再也没有那么喧嚣的黄昏。只有年岁已久的老人家还执着于老街,尽管只剩寥寥无几的摊位。我想起去丽江旅游时看到的古城,没有“古”的味道,只有商品市场的繁荣。那些刻意模仿的建筑被灯红酒绿显现了原形,过度开发,过度消费,古城早已不是那个古城,而我们也不再是我们了。最记得小时候夜晚纳凉的情景,在楼顶,找几块木板拼凑,躺着数星星,满天的繁星一闪一闪,不知名的虫子在耳边聒噪,月光皎洁,夏日的夜晚温柔极了!有多久没有好好抬头看看夜晚的天空了,不管星星是不是不曾陨落,不得不承认,我们确实已经失去这样的情怀了。我们在忙碌着,奔波着,虽然有时候觉得这样的生活拖累了我们原本的浪漫,但是我们乐此不疲周旋在其中。等我们垂垂老去时,是不是还能忆起从前?
那些熟悉的片段,看也看不到了,到也到不了了,成了最遥远的时光。我们终究在回忆与遗憾中渐行渐远,偶尔回眸,满目哀凉,心中戚戚,依旧披荆斩棘向前,那是属于我们的忧伤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