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张家界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其山峦的独特,所以就有了“张家界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但是,却鲜有人提及张家界的另一景观——黄龙洞。
其实,如果说张家界的山是金光灿灿的皇冠,那么,黄龙洞就是隐于山峦暗处的明珠,它的璀璨,比之山峦,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于是,在一个细雨飘飞的日子里,我们对这个中华第一洞进行了观瞻。
首先迎接我们的乃是洞外溪中大小不一的各式水车,沿溪而建,宛若长龙,给人以恬淡的田园之感。
越过小桥,穿过亭子,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入得洞来。
没走几步,一股股寒意即丝丝缕缕地渗进皮肤,却不觉冷,只有凉爽。洞内,稍暗,并不阴森,没有那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感觉。很奇怪啊,这里应该是极阴潮湿之地,给人的却是平和安静?
洞的四壁,不时有水渗出,滴落,有时会凑巧的落在你的鼻尖,发梢,衣端,让你讶异,给人惊喜。地面潮湿,稍不留意也会给你意外之获。
路面,并不平坦,多是台阶。有些地方,还要注意上方,不要“鸿运当头”,撞个大包。但洞内之广,之阔,还是令人惊叹,无怪乎中国地质部70多位专家的考察结论会是:黄龙洞规模之多、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几乎包揽了《洞穴学》的全部内容,是世界溶洞的“全能冠军”。
洞中有河,且是两条——响水河和水晶河。这一点尤其让我兴趣满满。能够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河观光游览,可是人生难得的体验。虽然只有响水河短短的八百米,也足慰我那颗好奇之心了。
随着人流上得船来,看着那宽宽的河面,意外之极。谁能想到,在几十米的地下,竟然流淌着这样一个平均水深六米的河流呢?
船缓缓行进着,而奇观皆在右侧。我舍不得拿出手机去拍照,只怕错过美丽的画面。璀璨的灯光透射进河水里,愈发显得河水的深幽,洞中的神秘。
一个又一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笋,石柱从我们眼前越过,那五彩的灯光使他们有种静默孤独的高贵。我看得贪婪,盯得入神,脑海里除了惊叹,就是佩服!老天,你是有着怎么样的匠心和审美,制造出如此惊世之作?那些钟乳石,岂是单纯的石头呢?他们简直就是精工细作的艺术品!
小心地撩起一把水来,竟然没有想象中的冰凉刺骨。犹记得以前在家乡的“神仙洞”和洛阳的“鸡冠洞”,那水,可是寒进了骨子里的。而这水,也凉,却稍显温和。难道,是因为黄龙在此的缘故?
我的心里,有诸多的疑问。
几分钟后,船行靠岸。而我,却觉得穿行万年。我看到了黄龙洞的演化,生长,变幻。响水河,流淌着黄龙洞的记忆,钟乳石,记载着黄龙洞的历史,而那未被允许的两千米,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新奇?遗憾,期待,此时全涌上心头。
别过响水河,沿阶而上。
哇,好高!眼前这种架势,哪里是在洞中,分明就是一座小山吗!拉着妞妞,我们奋力向前。
转弯,眼前瞬间开阔。
大,高就是此时我的感觉。据说,这里就是所谓的“龙宫”,那高高在上的最大的石笋即是龙王宝座。围绕宝座,无数根石柱、石笋似人似物,栩栩如生,仿佛在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而倒垂的钟乳石,挺立的石柱,石珊瑚,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目醉神迷。
下行,再朝上瞅,龙王宝座越发庄严,不容侵犯。
及至最低处,上行。左上方耸立一又细又高的石笋,它被取名“定海神针”,是黄龙洞最高的石笋,它形状奇特,两端粗,中间细,距洞顶仅有六米。据说它还在生长期,再有六万年,就真的可以顶天立地了。
好奇特,生长好缓慢的生命!此刻,对于自然,我油然而生出敬畏。站在“定海神针”下方,我默立良久。
继续前行。
前方,一座小桥。站在上面,俯首下望,响水河静静流淌,一只又一只小船缓缓开过。此刻的黄龙洞,犹若深山狭谷,层层分明。这只是一个洞吗?我怎么感觉有许多呢?
黄龙洞,并非一般的洞穴,一条道走到头,或者只在一个平面。它应该是几座小山,有峡谷,有峰顶,有水流,有自己的苍穹和世界。它是立体的,是洞中洞,洞中山,山中山,山中洞,天内天。因此,它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三十五个王牌景点之一,并伴随着张家界的对外开放而蜚声海内外。
沿着几乎被水漫过的石板路,我们向回走去。
水滴,仍在万年不变地落下,石笋,依旧以缓得不能再缓的速度生长着,响水河,也在静静地流淌。但,变化,却在无时无刻进行着。也许,六万年后,“定海神针”真的可以“顶天立地”,也许,黄龙洞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谁又能左右大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