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里,每一个我们都是无可复制的独一无二。虽然我不是那个最好的,却是你今生再也遇不到的。不记得用了多少的善缘,才换来今生的这场缘分。爱,只有被珍惜了,才能体现出来其爱的真谛和价值。爱了,如果不被珍惜,即使再爱,也要让自己毫不犹豫的去放手。成全爱的美好好,也放了自己,远离不幸和伤害。
母亲产后,心里一心全都是孩子,孩子的一日三餐,自己的身体调养,也对当初父亲对母亲的刺心,逐渐遗忘,但是心中的刺还在。
尤其是母亲产后42天,还是有瘀血未清,母亲经常需要复查,老母亲就一边说着她习以为然的粗口:搔X多过摇脑……母亲不屑跟她争论,也就默默不想出声。老母亲对母亲的很多行为都表示出不满或者轻蔑,母亲也都不出声,隐忍中,她更有自己的想法。
老母亲认为,媳妇嫁进来,什么都是以这个大家庭为主,比如媳妇要照顾公婆,老母亲总是唠叨自己的从前,自己从未回去照顾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婆瘫痪5年,全是老母亲照顾。老母亲也认为,自己的房子和财产都是要留给儿子,女儿嫁出去了,就是泼出去的水,不用回来照顾母亲,就照顾公婆就可以了,总是用她的标准说着。母亲不敢苟同,母亲认为,女儿并不比儿子差,母亲觉得,手足情长,尽管是女儿,也是需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儿子和女儿都需要各自尽好自己的责任,彼此的责任都不能被代替。而且,女儿只是嫁过来,不是卖过来,父母年老了,也是需要尽自己的责任。加之,母亲的父母家中没有儿子,不像老母亲。母亲觉得,儿女一同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房子和财产,儿女可以平分,也可以儿子稍微多占一部分,却绝对不同意儿子独占或者多占大部分。所以母亲一直都保持着这样的信条,在家里,母亲总是叫奶奶对自己的女儿大方一些,也总是叫父母要善待自己的姑姑们,可以把奶奶的东西,都分享一些给姑姑们,保留一辈子的手足情长。
另外,老母亲觉得婚姻里,儿子媳妇应该听从自己的,但是母亲认为,新生家庭好,原生家庭才会好,母亲觉得父亲应该尊重新生家庭的发展和需要,需要按照自己新生家庭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孩子小的时候以孩子为重,再考虑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父亲总是跟母亲说,在他心里,母亲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自己的姐姐,老婆是排在第三。父亲用老母亲的标准去要求母亲,母亲心里深感不屑,种种不满,已经深埋于心底,母亲觉得长期以来得不到父亲的重视,,但并未喷薄而出……
因为儿子的来临,母亲把这些观念的成见,以及情绪的不满,都转移了,也把所有的心血用于浇灌孩子,母亲开始学习新生儿抚触,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