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1],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镇压,并向人群开枪,打死了四个人,受伤者无数。这件事引起了整个芝加哥城沸腾,各工会决议于5月4日在干草市广场举行群众大会,约2,500名劳工,情绪虽然激昂,过程却非常和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群众淋得只剩两百多人左右。正当劳工正要开始收场时,忽然开来一队180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将现场包围起来,命令他们马上解散。就在双方在争论的时候,突然发生了爆炸事件,场面顿时大乱。在黑暗中,警察向群众开火,人们四处逃窜。 共计有十名劳工当被打死,而警察也因彼此误射而死伤惨重,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干草市广场惨案”。

事后警察与新闻界一口咬定是无政府主义者丢的炸弹,要求处以极刑。因此,警方大事逮捕劳工领袖,最后以谋杀罪起诉八个人。其中有五个人那晚根本没到会场,只不过他们都是工会运动的活跃份子,警方正好借机一网打尽。

审判最后,除了一人被判十五年外,二人被判无期徒刑外,五人都判死刑。 而其中的一位工运领袖史比司在临刑前说:“终会有一天,我们死亡的沉默 ,会远比今天你们所要压制的言论更为宏亮有力!”。直到1889年,为了纪念这段壮烈的历史,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工节,要求各国的劳工共同努力,为八小时工作日而奋斗。

美国直到1935年罗斯福总统执政时,八小时工作制定于法律中才予以确立。

——摘自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国际劳动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
    知识周报阅读 763评论 0 0
  • 数组作为引用类型的运行机制 内存中的数组 数组引用变量只是一个引用,相当于一个指针,指向内存中的数组的对象。 数组...
    娄童阅读 541评论 0 4
  • 说服需要在维护对方初衷、维持交谈氛围、顺应对方想法的基础上,用一些科学的技巧和步骤,循序渐进的,让被说服对象从内心...
    拾叶姑娘阅读 256评论 0 0
  • 绝招,就是把简单的招式反复练到极致。 从行动营到新江湖。从九月到十月。我应该是所有小伙伴中成长最慢的那一个。表现平...
    林书薇阅读 943评论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