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 译界之王
严复 《天演论》信达雅
域外小说的翻译刺激和启迪
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文学革命:思想启蒙
直接背景和推动力——新文化运
1917新文化运动为文学革命提供动力和契机
1917年初,《新青年》北京,胡适,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主张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发难之作: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目标
1918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概括革命文学的宗旨,将文学革命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出“人的文学”鲜明主张,内容更加具体化,精神特征更突显
新,旧文化阵营的激烈争论
“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派”小说,旧戏曲等旧文学的批判
林纾,守旧派——蔡元培,新文化阵营
甲寅派:文化复辟主义
学衡派——梅光迪,吴宓,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循序渐进,温和方式。保守立场与时代主潮格格不入。
文学革命
白话文全面推广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
文学社团的蜂起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①背景
辛亥革命不彻底性,国家民族仍然处于垂危,旧文化思想阻碍民众思想意识觉醒
②肇始
1915《青年杂志》民主,科学精神
③开展思想启蒙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态度较为偏激
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