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民生

教育•民生

69年,我在插队的第一个山村当过小学教师。由于前任女教师随爱人搬到县城去居住了,教师的位置空了缺。大队长找到我,让我去接替。说实话,我真不敢去承接这项任务。

我的水平只是初中一年级,有什么资格当老师呢?没想到队长说,你们毕竟是大城市来的,见多识广,前任老师的文化还不如你,你就接了吧,要不娃们就要停课了。想到教多教少总比停课强,我便接了。

去了才知,学校只有两孔破窑洞。我要教一至六年级一共30多个学生。虽然六年级只有1人,五年级有7人,其余是一至四年级的,但按每个年级两门课计算,把一天的时间分配开,每个年级每门课能讲多长时间,也可想而知。

累咱不怕,教书比上山受苦省力多了,可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呢?况且30多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效果能怎样?看过电影《凤凰琴》的,不难想像。而我要任教的小学校,条件比电影中还要差很多。

我教了没多长时间,便发现高年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上课听讲专注,下课后追着我给答疑,还有的学生主动写作文让我批改,可我却分不出更多的时间给他们辅导。

我觉得如此耽误下去对不起他们,便向队里要求增加教师,队里哪肯同意?我反复从提高教育质量角度说服队干部,最后终于打动他们,又给配备了一名教师。此后我俩一人教三个年级,教学时间上先有了些保障。

教了不到一年,我们队知青便合并到其他村去了。时间虽短,但只要回想起那段教学经历,我便油然而生出负罪感,一种无法释怀的心痛缠绕着我,“误人子弟”四个字深深鞭笞着我,还有比“误人”更坑害人的么?那些被坑害的娃儿,是陕北贫苦老乡的全部希望啊!

一个民族,只有重视教育才能强大。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在教育上舍不得投资的国家,未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从我插队到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目前在中国,教育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边远山区的教育问题仍然很多,如师资严重缺乏、教室简陋、桌椅破旧、学生上学的路途过于艰险和遥远等等。所以仍有少数孩子处于失学状态,这些信息从屡见不鲜的网络报道中,可经常获得。

我不懂政治,更不懂经济民生,常常无视社会阴暗面,更乐于面向人世间的美好。然而我真忍不住要不问一问了:我们的国家怎么了,为什么投入教育资金的比例,比起某些欠发达国家的投入还要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