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首发自朋友微风君的公众号“青草集(ID: ourdearwing)”。发送之前重读了几遍,略微调整了几处措辞。
近一年过去了,如今再回顾练声这件事,又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是,虽然有段时间没练习,但已可做到在讲话的当下,特别是重要场合比如讲课、演讲、重要谈话时,对所讲内容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有即刻的觉察。这种觉察不是持续不断的,而是一旦意识到了,就可以迅速进行调整。觉察的频率越高,改变的也就越多。
第二是,对中文发音的练习对于英文发音也有帮助。因为技巧都是相似的,比如字音要发饱满,要清晰、有强弱和节奏。很多人英文发音不准,其实也是嘴张得不够开,调值发的不够,该发的音没有发完整。练习过一段中文之后,发觉自己在讲英文时也会不由自主觉察自己的发音情况,并加以调整。感觉在音准和节奏方面也都有进步。
去年12月,在一个大型研讨会上发言。政府、业界、单位各种头头脑脑参加,场面很隆重。甚至隆重到要每家发言单位事前一周在会议场地预演彩排。我作为最后一个出场,对整个会议主题进行总结与建议的发言者,坦白说,心里是很紧张的。
因此,我破天荒头一次把自己的发言写了逐字稿,并在会议开始前一遍遍重复诵读。练习过程中,我有意识放慢语速,争取做到每一个字都吐字清晰、饱满。这样练了数十遍,就对文稿的节奏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
会议当天我仍然非常紧张,以致坐在我身边的陌生专家都看出来,好心安慰我。然而,终归是躲不掉。轮到我时,只得心一横。上吧。
发言的效果很满意。主要是发音和节奏把握得好。不急不躁,就显得胸有成竹。而且按照听课时学的,一边微笑着一边讲,自信立刻高八度。讲的过程中,瞥到台下大家都在认真听,老板在微笑。之前安慰我的那位专家后来还跟我的同事反馈,说我讲得非常好。我相信是练声帮了我的忙。
与朋友相比,我仍然是一个懒惰的学生。一年多了,她仍然每天坚持在群里练习,而且一路跟着郑老师,学习了很多发音、朗诵的理论。有空我要写写她。
跟朋友进了一个练声群,跟着公号“郑老师的话(zhenglaoshidehua)”学习发音与练声。
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作为老师,我每周都要讲课。每次课早、晚各三个小时,每周至少二次。讲得时间长了,嗓子会哑。我觉得是我不懂发声,总是用喉咙的部位发音的缘故。
再就是,作为一名研究人员,需要在学术会议上做演讲。虽然我并不害怕演讲,也算熟能生巧,但参加过一些老师的工作坊之后,很向往他们那种平和、平稳,有节奏、有重点却没有一句废话的演讲风格。反观我自己,不论是讲课还是演讲,都容易语速过快,而且语言不够精炼。
于是断断续续练了几个月。说断断续续是因为,虽然郑老师每天做语音推送,但我没做到每天练习。有时周末在家就不念了,回办公室上班时再补;有时欠的多了,犯懒就不补以前的,当天再重新开始。但不管怎样,几个月下来,对自己声音的变化还是有些感觉的。
有些感想记录一下。
1、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练习要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想提高哪些地方。
比如说我,自己本身的普通话还算标准,所以改正语音并不是我最主要的目标。而对于很多南方人,或者有明显方言口音的人,把字念标准可能就是个重大目标。虽然刚开始时,我也发现自认为还可以的语音其实也有很多发不到位的地方(术语叫调值不够,即该发的音没有发完整就收住了),但这个只要稍加注意,放慢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晰,就可以调整过来。
我入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练习发音的部位,改变说话累嗓子,哑嗓子的状况。这个需要学习胸腹式呼吸,练习气息的力量。感觉郑老师目前推送的重点还在语音和语气这一块,气息这一部分讲的比较少,所以也找了些其他的途径来学习。
另一个是改善说话的语调与节奏。最开始我回听自己的朗诵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因为完全不是播音主持那种抑扬顿挫又饱怀激情的声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重点,没有节奏,又有拖音,感觉唧唧歪歪,一点不流畅。但是这个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改变。
2、坚持不懈,每日练习
这个其实是最容易的提高途径,同时又是最难坚持的。
拉我进群的朋友因为有口吃(但其实如果不特别留意是不会发现的),所以练习非常有动力。一开始群里百十号人还有几个每天发送语音练习,渐渐地就剩下她自己,然后还有半拉子时断时续的我。我主要是被她感染的。每天早晨一打开微信,就是她七点多发出的练习,无一日间断。这个榜样的力量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练习首先要敢说。因为知道自己的声音不算好听,所以平常很少跟人用语音微信,都是打字。一开始我也不好意思发语音,毕竟是练声群,觉得自己念得不好,难为情。
后来我想明白了,有这么个免费的资源,不用才是浪费了。正是因为念得不好,才需要练。别人听了我念的怎么想,压根不关我事。我刷你们的屏,总比被你们刷屏强。哈哈~ 于是现在就能豁出面子每天练习了。不在群里发,没有动力自己练,一懒就不练了。群里发,就是个自我督促机制。
这么练得多了,再稍微有小秘书指点一下,对自己发音存在的问题变得敏感了很多。同时还发现,进步最快的是听别人的语音问题。即,即便自己还做不到,也能听出别人哪里做得不到位。郑老师讲课也说过,刘翔的教练未必有他跑得快,当语音教练也未必要自己念得比所有人都好。知道问题,找到方法来改正就容易了。
3、不断反省,查缺补漏
敢于发语音之后,还有一关,是回听自己的语音。以前被采访,我是绝对不会守着电视或视频看自己讲话的,因为觉得太难听。所以,进群很久之后才敢发语音,又过了很久才有勇气回听自己的语音。每听一回,就想死一回。所以也不是每次都回放。但听了,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有的放矢地改正。
语音的问题,每次改正一个并不难,一年下来也能改正几百字。气息、语调和节奏的问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也都是可以调整的。所以最关键是要迈开第一步,敢说,敢回放。
录好放出来的自己的声音,和自己讲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个主要是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造成的差异。前者是通过空气传播,就和你听别人讲话时传出来的声音一样;后者有耳蜗共鸣的作用,我感觉会比放出来的声音更浑厚和低沉一点。所以我听自己录下来的声音,会觉得比自己说话要纤细、娇柔和拖拉。
4、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个群是免费的。之所以很多人并不练习,我估计很大一个原因是对免费的东西不珍惜、不重视。因为没有付出金钱成本,所以也不觉得有必要托付时间。
然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老师有一处比我高明,能学到东西,就算有收获。况且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再好的老师,一堂课几堂课下来,能教的东西也有限,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勤加练习。当然,这种练习不是漫无目的的盲目练习,而是思考、反省和老师点播之后的、有针对性的练习。
虽然郑老师有很多很多群,他也不会每个群听大家的语音并给出指导意见,但每天公号上至少三篇语音推送,每周一次微课堂讲点大家共同的毛病,而且都是免费的义务劳动,我觉得已经很难得。
要想再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去上郑老师的专业练声课。但上完课还得自己练,光听不练不会有进步。呆在这个免费的群里,虽然不比集中授课有一下子大幅提高的可能,但只要肯学、肯练,也能每日精进。
练声不求速成,只要有进步,就是有益的。
(2016.03 by 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