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江湖里的人,必定有三要素要抓。
一是阅读,二是写作,三是运营。
这样,自媒体江湖又分三类:
一类是强写作型,能写深度内容。
一类是强运营型,能搞定大量用户。
最后一类是两强型,写作运营两手抓。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类自媒体,阅读都是逃不开的那一步。如果没有阅读,就没有知识的输入,也没有知识的积累,更别谈写作输出了。如果没有写作,那你做自媒体?
到了写作,就开始分类了。
强写作型的自媒体,能写深度的内容,一下笔就是几千字。因为他能够专注,他不用操心运营这种琐碎的事情。这类人只要做好阅读,积累好知识,整理好观点,就可以开始写作输出内容了。他们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内容做得好,自然会有人看到。
强运营型的自媒体,写不了深度的内容,但他擅长运营。因为运营够琐碎,所以他的重心很难全部放到写作上,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写到这里,有人会问:写作不行,你还敢做自媒体?
这里我先说说,两类自媒体的受众人群。
国内被互联网教育出头的用户,主要聚集在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从整体数据上来看,他们是少数派。他们能看懂深度的内容,他们也需要深度的内容,他们是强写作型的自媒体的受众。
而中国有14亿人口,除了上述的人群外的绝大多数网民,都聚集在五环外地区,比如说三线四线城市、县城、小镇甚至是乡村。他们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经历过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仍然停留在工业时代。用一个不好听的粗鄙的带有优越感的说法,叫“没开化”。
这类用户,他们不需要有多深度的内容,太过深度的内容,他们也理解不过来。他们需要的只是抖音、快手、王者荣耀、今日头条这种能够打发他时间、能够娱乐他、能够让他快乐、能够让他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的产品。
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在各大浏览器看到这么多“UC震惊体”的新闻标题,这就是为什么今日头条、趣头条、一点资讯这类你看不上,你觉得很low,你觉得很低端的产品这么多,且又这么吃香的原因,基数摆在这里。用潮流一点、年轻一点的说法,这叫“赛博朋克”,既未来,又现实。
所以你看,强运营型的自媒体,虽然他写作能力一般,可能只有小学6年级刚毕业的水平,但依然存在且繁荣的原因,就在这里。他的用户群体并不少,相反,还比你多得多。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 02 亿,而一二线城市的人口总和不过其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三的网民群体来自于五环外人群。其消费力指数也直逼二线城市,前景巨大。
而写作运营两手抓的两强型自媒体。其背后基本上都是有一个完整的团队,从运营到编辑再到作家。最典型的,咪蒙团队,虽已被封杀,但最近听说重新复出了?
最后说说,今日头条。一个让人既喜欢,又讨厌的平台。
喜欢的原因在于:平台会不断引导你创作,界面功能也很简单,让你能很快上手。而一旦你的内容被系统判定为优质内容,平台就会通知你,你的文章已经被推荐到首页,给予你正向的反馈。大量的推荐,大量的阅读,让你一时写,一时爽;一直写,一直爽。
但这背后,我思考的是: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所推崇的“延迟满足”,在他的产品里体现出来的却是完全的反面。这个反面所体现出来的,就是顺应人性。想想,多可怕?
因为你的某条内容,被算法推荐,你不旦得到了即时的反馈,又获得了数据上的增长。那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当然是,顺着这个方面的内容,继续创作下去。说严重一点,这个时候,你就被机器牵着鼻子走了。你丢掉了写作的初心,忘了自己写作的目的。本来你要写一篇内容A,却因算法引导,你去写了内容B。
再设想一点,因为你写的内容过于浅显,获得了算法的青睐,得到了即时的正反馈。那么接下来,你会继续写这种不过脑子的内容,以获得这种最低级的反馈,没有深度的积累。就像小孩子玩泥巴,能获得最简单的快乐,一直玩到18岁,一直快乐到18岁,等走进社会了,结果却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也不会,过去18年白活了。
这就是我讨厌头条的原因,机器主导了人的行为。
而相比之下,写微信公众号,或许不能一下子得到正反馈,但却能够看清自己写作的初心,能够拎清自己写作的目的。
到底是为了分享,为了输出,为了深化自己的观点而写作?还是为了取悦用户,得到用户而写作?到底是为了积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是为了博得普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