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朝鲜战争结束不久,农村开始征兵。父亲就有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积极报名参军,由衡水地区恩县入伍为陆军。因身体素质好,组建海军时抽调到海军,被分配到洛阳海军通信训练团学习两年。之后到广州军队体操队训练,参加了军队体操比赛。
1958年8月到青岛海军电子对抗学院(海军第五海校)学习雷达工程专业,属第二期学员,学习四年取得了大学学历。1962年5月入党。同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南海舰队川岛水警区担杆岛建设雷达站,在那当站长。这里依山傍海,地处荒凉,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香港的正南方向,是祖国南海边疆的前哨阵地。他带领战士们开挖4*480米的大山洞,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雷达站,给南海边疆监测敌人按上了电子眼。1963年荣立三等功。1968年10月抽调到南海舰队工作。1972年任南海舰队通信处雷达科参谋。
1973到西沙群岛组建雷达站,随后提升为南海舰队司令部通讯雷达科科长。同年10月到广西南园由空军组织的《陆海空电子对抗会议》,代表海军参加会议并并发表演讲,建议海军组建电子对抗研究机构。时任海军基地作战处副处长王惠悫和吴吉相参谋也参加了会议,(后二人曾担任司令员和副司令员);1978年海军基地在秦皇岛市筹备组建电子对抗机构,时任海军基地王惠悫司令员点名把父亲栗鸿(洪)雁由南海舰队调到秦皇岛参与筹备工作,1980年由南海舰队举家搬迁至秦皇岛市;1981年正式成立电子对抗研究机构(38615部队)栗鸿雁曾担任第一研究所所长。为了提升业务,利用业余时间,以顽强的毅力钻研军事理论,并学会了日语和英语,先后两次被抽调到军委总参工作(1986年被海军抽调帮助工作一年;1989年抽调到总参帮助工作,研究课题是《苏美发展趋势与我们对策》)(当时抽调的还有经常在电视军事频道经常出现的张召忠少将);由于他有海岛的边疆基层工作经验,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在军事系统的刊物发表了20多篇论文,供军委和总参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其中为总参二部写了四篇论文作为国家领导人参考的机密文件;由于他的贡献,荣立两次三等功,现选择其中五篇将题目刊登如下: 1、论苏美舰用软武备系统; 2、关于C3cm在南沙作战运用中的探讨; 3、关于现代战争中的新成员——C3cm; 4、雷达对抗效果处理及评定准则;5、软硬一体化防空体系的作用与发展。
父亲的书法作品和座右铭:
七律•言志
少年举志报国仇,
戎马一辉四十秋;
铭誌肺腑党教诲,
无私奉献莫伸手;
清风两袖行自傲,
精神无限知福有;
无需扬鞭自奋蹄,
甘为耕耘拓奋牛。
父亲的警世名言:
天才来源于勤奋,机遇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聪明、勤奋和机遇是实现个人发展、成功和进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