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成甲老师写的《好好学习》,有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
1.我们应该如何阅读?或者换句话说,读书对一个人的提升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成甲老师给出了一个标准,那就是书里的内容得能够指导实践,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把书里学到的东西用起来。我们经常说“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根源在于那些大道理仅仅是我们背过的一句话,跟实践是脱节的。一把刀,如果不用它来切菜,那它就是一个铁片,不能称之为“刀”。
2.读书不必求快。这个时代发展的快节奏让我们对“唯快不破”有种天然的崇拜,读书也是一样,朋友圈、自媒体公众号、知识共享群等等都在比谁看的书更多,时间是有限的,要想看更多的书当然要提高速度,而速度一提上去势必会压缩思考的时间。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也有个小执念就是总以“看了多少页”作为衡量成就大小的标准,事实上,哪怕只有一句话,几个字,如果能让人茅塞顿开,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就实现了。再者,书也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以前我总有个观点是认为如果不从头看到尾,就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但事实上,每个作者最期望的是读者能够因为看过此书而有所改变,能够被影响,才是对作者而言最有成就感的反馈。
3.构建自己的认知地图。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中遇到沟沟坎坎的时候能够更从容,读书这件事帮助我们最多的是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睿智。每本书的目录列示了作者的构思框架,我们要善于总结、提炼作者想表达的观点,然后与自己的旧知识作连接,把新知嫁接到原有的认知模型中,巩固自己的认知地盘。文中作者举了一个为一家上市公司提供咨询的例子,我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其实就是作者搭建好的一个认知模型,能应用于解决任何场景下的任何问题,一问目标是什么(以终为始),二问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什么(识别关键要素),三问现状与关键因素有何差距,如何突破(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