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第四次工业革命》

很多有远见的国家已经把第四次工业革命写进了国家战略,如德国工业4.0计划,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计划。严格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两次浪潮之间的界限不是模糊的,我们可能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

本书作者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兼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他把第四次工业革命给全社会带来的非常深刻的变革做了一个全面的论述。截取其中三个截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商业世界的影响、对个人的影响、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农业时代人类主要靠畜力或者人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代替了生物体的劳动力后,把人类从农业时代带到了工业机械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器的革命。体现为能源的利用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发明了电机、内燃机等,把能源结构从用煤为主推向了用石油为主,而且出现了很多依靠石油的新型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

通信领域,主要的技术形态是数字技术,形成的最主要的产业就是互联网产业。把人类信息交换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组织协作。

第四次工业革命

跟前三次最重要的一个不同点就是,这次工业革命设计的技术形态非常多,不像前三次有一个新技术的突破,造就一个核心产业,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是跨产业,好多方向同步进行,如基因测序、纳米技术、可再生能源、量子计算....这些技术几乎涵盖所有主流自然科学的领域,而且技术间会有相互交叉的应用。对商业部分的改变集中体现在销售和制造。

比如2017年阿里巴巴收购了大润发、银泰,腾讯入股了家乐福、万达商场。在零售市场里,线下场景的价值虽说被线上取代了一部分,但没法完全替代。小米创始人雷军讲过,他发现自己常年都是中国电商销售手机的冠军。电商做的再好,线上买手机就10-20%。小米前几年一直不开实体店,而oppo\vivo大量的布局店面,然后配合线上的广告轰炸的明星代言效果很好,所以雷军也布局小米之家,做线下店打广告找明星代言。这一套打下来,发现收益很大,小米2017年又成功逆袭回来,这就是线下的价值。

马云说的新零售不是简单的收购一些线下资产,阿里腾讯在收购线下的实体商场时,在做法上要做好多变革,而不是线上线下各行其是。他们整合的办法就是线上线下打通。所以收购商场后,他们做的改造就是把线下场景全部数字化。

通过他们合作的方向可以预见,它们可能会在大部分下辖的商品中加入类似传感器、芯片搜集用户线下的数据。如买衣服去试衣间试衣服,衣服上相关的传感器芯片会搜集到你穿之间衣服的事件款式颜色类型风格这些数据汇总后,商家就可以对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以往商家对消费者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感觉,很难抓住消费者的喜好购物习惯等,现在所有东西数字化了,非常精细,所以跟工具打入线下后,对传统的经营模式的改造是非常根本。更重要的是线上的数据导到线下,这个价值是更大的,传统的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在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会存在很多问题,产生很多成本。商家要进哪些货,进多少,这些基本是看历史的销售数据,凭经验感觉做决定,导致挤压很多不太畅销的商品造成库存压力、降低资金周转的效率、付出很多管理成本。

商场如果和护粮网公司做一个结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公司的海量数据。比如一家传统的实体店,它所拥有的辐射半径内消费人群的信息是非常粗糙的,没法针对消费者做个性化的需求管理。但如果跟阿里合作,就可以通过淘宝的数据做一个非常精细的用户画像,又目的又预判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等,所以我们周围使用的大量产品逐步都可能被数字化,提高运营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而如果所有产品都能被数字化,就是物联网---万物互联。数字化技术如果能从虚拟世界解放出来,渗透到所有实体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就可以沉淀出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各种各样的数据,会发现很多新的消费市场。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都是物联网的雏形。

小米生态链跟小米手机好像商业逻辑是差不多的,都是把产业链做一个高效率的整合,所有打上智能两个字的产品,就是加上一个芯片,然后用小米的app管理,小米就能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有商业价值的。如小米智能净水器,卖这个设备基本上接近于成本,但因为便宜会有一个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有了高占有率后就能靠电商盈利,智能净水器会根据数据判断更换滤芯的事件,及时提醒并直接给出购买链接,获得授权的话甚至会直接下单。完成商业闭环,所有终端设备都是交易入口。在传统的时代更换净水器的滤芯时,要判断购买时间,查找型号,与客服沟通,如果通过物联网收集的数据替用户做决策,体验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跟小米类似的还有海尔,他们的智能冰箱会记录用户平时的储存、消耗记录,当某种食物快吃完就能自动从电商平台为用户补仓,始终保持有吃的,是比较经典的物联网例子。

3D打印时一种增材制造,不需要裁剪原材料而是将原材料一层一层叠加。这个过程基本上能够把原材料100%利用,不会产生边角料浪费,高效的控制了生产成本。制造业所有的技术革新的方向都是为减少成本,而且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更重要的革新是支持个性化生产。3D打印的源头是电脑建模,这个数字模型就可以非常个性化。像打印各种文档,每个文档都是个性化的,但打印的成本其实非常低。而同样是印刷行业,传统的出版社出一本书就非常贵,为了保证不亏本,都会有一个最低印刷量。因为传统的生产模式是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生产线一开,生产的量足够多,利润才能覆盖成本。所以在工业时代,我们用的大部分产品都不太个性化。

而互联网时代特别倡导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小众产品获得了成功,3D打印会从制造业的源头上把个性化生产扩大开,因为对于3D打印来说,个性化生产的成本和批量生产的成本无限接近。数字模型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对于打印生产这一端来说,成本是固定的,生产一个的成本和生产一万个的平均成本差不了太多。这点可是跟传统的制造也完全不一样。而且3D打印还可以规避很多其他的商业环节,传统的工厂生产产品都是批量的,如果没销路,产品生产出来后就白白浪费,而且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运输问题、物流问题、仓储问题,这些都是成本。而3D打印可以规避掉这些。只要在电脑上建一个模,通过互联网传输打印就行了,可以减少物理空间上转移产品的成本,对于个性化需要,只要在电脑建模阶段修改就行了。

所以3D打印技术对整个制造业的冲击非常大,最起码在传统的经济社会里的中间商、渠道商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因为生产段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的生产,中间只有一个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的问题,而不存在各级中间商把标准化产品推销给消费者的环节,这会极大改变了整个制造业的业态。3D技术一旦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核心的生产技术的话,可能带给商业上一个非常根本的变化,整个商业世界的规则也得变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