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潜能开发,一个古老又科学的方法

        如果说有一种科学的强脑、健身方法,每天只需要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帮助你清除杂念,增长智慧,你感兴趣吗?

      一、中华文明的瑰宝

        人类的大脑,重量只有人体重量的2%,但是能量消耗却占到了人体总能耗的20%。据科学研究,这么多的能量,并没有高效的被利用,而是相当一部分被大脑纷扰杂乱的思维活动消耗掉了。

      当然,最大的干扰来自动物脑(本能+情绪)部分追求快乐,即刻就期望得到满足,遇到困难本能想绕开等等的各种情绪冲动。理性脑也常常因为工作效率一般,使整个大脑在专注力、智力,对杂念的控制力等方面,都达不到最好的状态。

      那么,有什么方法使大脑处于一个十分有序,运行良好的状态呢?根据《庄子》中的记载,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践行这个方法了,只是那时还没有给这个方法命以后来一直沿用至今的“静坐”这个名称。

        后来,道教、佛教也把这个方法引进到了各自的修行中,并进行了深化发展,派生出打坐、坐禅、入静、入定等等概念。而且在“坐”的境界上比起我们平常人出于“练心增智”所需要的层次要高出一截,毕竟,那是修行人的职业追求。这同时也使我们明确,为了“练心增智”,我们不需要像修行人那样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静坐,我们只要能够降灭掉头脑中的杂念(练心),使大脑的思维更清晰有序,智力(不是智商)有所增强就达到目的了。

静坐传至国外,本地化后称为“meditation”  ,我们再把它翻译为“冥想”引进,作为一种比较时尚的成年人健身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前面说到,静坐被宗教吸收并发展,给民族的这项传统文明抹上了一缕宗教的色彩,在一些人们的头脑中导致静坐即信教的误会,或者会误入旁门左道的顾虑,造成静坐这一健养身心的科学方法未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要练习静坐,只是发现一些群体本可以从这个科学方法中受益,但却与之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静坐,是我们民族文明的一块瑰宝,古今中外不同的团体、文化、文明都从中大受其益。所以,我们不应再对它抱有任何误解,而要从中获取有益于我们身心的能量。

    二、静坐的功效

      在静坐状态下,如果用现有的仪器对大脑进行监测,会发现大脑内负责动物脑功能的部分活跃度降低,自然对理性脑的干扰和能量消耗也降低了。而大脑皮层理性脑区域特别是前额叶区域,活跃度和状态显得十分良好,对动物脑的冲动情绪控制效果比平时高,大脑内部的神经元链接也会因为长期的静坐练习而自我改善,变得更高效。大脑内的脑电波处于α波频率,在α波频率状态下,人的注意力、专注力、敏捷度都会处于良好状态。医学研究对人体静坐状态下的激素分泌成分、水平也进行了分析,发现有镇痛、消炎、抑制病变细胞生长等的激素成分含量有所升高,因此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也常常向患者推荐静坐的辅助治疗方法。

简便式静坐(图片源自网络)


        三、简便式静坐

      上古时期,人们尚不能解开静坐为什么能够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身心的好处,舒适感。随着医学的创建发展,人们逐步揭示了静坐的大部分科学原理。最简易的静坐就是双脚正常着地,头、颈、背、腰挺直(可以想成头顶蓝天,拉直了上身),双手掌搭扶住左右膝部,舌轻顶口腔上颚,眼睛微睁,腹式呼吸,尽量平缓(刚开始做不太好,只需有这个意识,慢慢自然会做到),降息万念,可以意守(就是微微地想着)百会穴、或大脑额叶前端(颅内脑门后面)、或印堂穴、或丹田(小腹内脐下一寸五分处)、或体内不适处……,意守的位置可以随自己意愿不时变换。全身保持放松,如果要找放松的感觉,可以先全身紧张起来,然后全身松弛,从头顶到脚趾,无一处遗漏地放松。时间可长可短,几分钟、几十分钟都行,慢慢体会放松状态下感觉,不时地检查全身,有没有放松后又不知不觉重新紧张起来的部位,譬如眼眶周围肌肉等等。

        有时,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或者疲劳,躺卧状态下放松入静也是可以的,姿势不限,一般来说右侧卧最好,其它放松、息念、意守、呼吸等和静坐是一样的。

        如果闭上眼睛,眼前不会出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画面,干扰入静,那么也可以闭着眼睛练习入静,就是注意不要过早睡着。如果作为治疗失眠,倒是个好方法。

  四、盘坐式静坐

      从静坐的效果来说,盘腿坐比双脚着地方式静坐和静卧更好。盘腿式静坐使流入下肢的血液减少了,那么自然流入五脏六腑和大脑的血液相对就增多了,增强了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输入这些部位的营养也增加了,使这些部位的器官组织达到更好的生理状态。以中医的观念,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与大脑的功能也息息相关,大脑在静坐状态下改善了自己的运行效能,再得到全身脏腑的有力支持,在静坐状态获取增智开慧的效果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一般来说,盘坐方式分为散盘(类似于平时我们的席地而坐)、单盘(一条腿叠放在另一条腿上,又叫偏跏趺坐)、双盘(莲花坐、双跏趺坐),跏趺读音同加夫。盘坐时,放松状态下依然头顶蓝天,拉直上身,臀下可放一布垫(一般3-4寸厚,也可以按照自己舒适来调整),或者上身微向前倾(外人不觉明显,自己能感觉到),利于轻松坐稳,久坐不会致使腰背肌肉疲劳。双手按扶双膝,或者手掌(手心均向上)重叠,大拇指轻轻指尖对杵,前臂置于腿上,手掌靠近腹部。选择安静处静坐,避免惊扰。不要坐在风能吹着的地方,膝部最好用厚薄合适的衣被盖住。因为静坐时全身穴位毛孔会打开,避免着凉。膝部缺乏脂肪肌肉包裹,所以需要额外加盖衣物。

      不论何种方式静坐,最好在饭前或者饭后1小时之外。静坐结束后不要马上起身离开,双手搓热,搓搓脸和头,拍打捏揉一会上身和双脚双腿,平缓地做几次深呼吸,清除体内的废气。

      由于各人关节筋腱的柔韧度不同,选择自己能做好的盘坐姿势就好,尽自己的能力增加一点难度(相关筋腱和髋关节会有点疼痛),有助于拉伸筋腱经脉,促进经脉畅通。不必追求对于自己来说难度太高的坐姿,毕竟我们不同于修行者,我们的目的是养生健脑,每天能够坚持静坐1-2次,每次几分至几十分钟,就能收获我们需要的结果。难度太大反而容易挫伤我们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关键是每天都能坚持,都有收获(不论大小),才是最重要的。

盘式静坐(图片源自网络)


五、分享给孩子,百年树人

      前面我们简要地述说了静坐对于健身健脑的重要作用。作为成年人,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体验到这一古老又科学的方法对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改善。但这不是我们最终的愿望,我们希望家长能够从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感受到静坐有益于身心的功用,从而分享给自己的孩子,辅导带领他们借祖先留下的瑰宝,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成长为更优秀的国家建设人才。

      静坐(国内外做培训的机构用了一个时尚的名称叫“冥想”)在欧美国家已经进入校园很多年,国内也有机构开办青少年儿童冥想训练班,他们在训练过程中,都增加了柔和的音乐和语言引导,帮助儿童将注意力停留在当时安静状态,排出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证明能够增强儿童的专注力、自控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以及激发儿童的创意。

      一旦体验并持有了静坐时大脑那种清静单一的状态,即使平时没在静坐,如果也能专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或者其它事件上,无异于时时处处都在静坐中。休息玩耍时可以尽情的娱乐,工作学习时马上又能收回心绪,达成一种收放自如的能力,到达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静坐是中华文明的一块瑰宝,名称虽然老旧朴素,生命力依然兴荣旺盛,希望碰上的人们都能珍惜拥有它,并且早日分享给孩子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