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时至今日我才意识到能在末法时代学佛,尤其在三级修学学佛该有多幸运。虽然与其他同修相比我的变化没那么明显,但纵向比较的话,确是云泥之别,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时的学佛状态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偏执一端,盲修瞎练。根本抓不住要领,或许我的记忆力比较好,和别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自己做起来一无是处。其次没有次第,就拿皈依来说,现在印象最深的要属庄严的仪式了,但除了仪式外,其他的一点印象都没有,更不用说皈依该有的发心,皈依的意义、利益及内涵。这些确实浑然不知。所谓的发心也只不过为了摆脱困境。在佛菩萨的加持下让我随愿皆成。持戒只是机械地用意志持戒,持的特别辛苦,还要随时随地防着破戒。没有这些尝试就体会不到三级修学的殊胜。更意识不到次第修学的重要性。
唯识中道见依唯识三性建立,按太虚大师的说法,唯识三性涵盖了整个大乘佛法。唯识宗讲的依他起不同于其他宗派讲的缘起,依他起有特定的因,这个因就是种子。导师开示每个人的心就是一个世界,而你世界的核心就是你的心,要想了解你的世界,首先要认识你的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再次刷新了我的认识。对我而言确实有醍醐灌顶的功效。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当初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断烦恼。而烦恼的根除需要无漏的智慧,这种无漏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佛陀证道时曾说“人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分别而不可证得”。需要闻思获得的正见来引发这种无漏的智慧。这让我明白两个道理,我本自具足的智慧无需外求,而心外求法无法可得。其次正见很关键,要想获得正见就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而导师施设的三级修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服务大众模式又很好地把所学法义落实于心行。想到此我对师父对三宝的皈依之心更近了一步。
我觉得贪嗔之心一直是我心灵世界的主导,随着修学的深入贪心有所收敛,嗔心依然故我,从表现形式上看可能更隐蔽了。之前我觉得我发脾气,起嗔心是别人造成的,比如我创业失败,每每想到朋友的闲言碎语,亲戚的背后嘲讽,合作伙伴的临阵脱逃,我内心那个恨,正所谓恨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与死。从来没意识到之所以有恨,是因为内心有嗔恨的种子在作怪。假如得道高僧或佛菩萨就不会起嗔恨,因为他们内心没有嗔恨的种子。
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还得从改变内心入手。要改变内心还得从认识内心开始。我有哪些心,当下起作用的是哪些心,假如没有清醒的认识,要想改变确实太难了。人人都想离苦得乐,之前我觉得导师说的苦是真苦,所谓的快乐只不过是一种方便。现在想想我的认识不对,佛菩萨的快乐是一种涅槃究竟乐,从唯识宗来看佛菩萨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有快乐的心,是因为断除了所有的烦恼,所以佛菩萨的快乐确实是我向往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