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有这样一部传奇式的纪录片,14个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受访者,7岁到56岁长达半个世纪的追踪,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画卷如何在一个个七年中铺陈起伏,染上各自的色彩。
阶层固化是每个尚未实现阶层跃升的中下层民众的痛疴。
我们看到阶层跨越的困难不在于身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而在于能力差距从幼时的原始积累便一步步拉开。
7岁时,富家三兄弟在私立学校严守纪律,接受系统的外语培训,他们可以清晰表达并分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系统地描绘自己的未来规划。他们早早便掌握了出类拔萃的法门,定下目标,并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其实同样活泼可爱,充满生机,每日打打闹闹,开心快乐。问及未来时,他们也会有一个模糊的,大概的愿景,譬如当个驯马师赚钱,吃饱饭少挨打等等。
若干年后,我们看到富家兄弟们沿着既定路径一步步前进,大部分轨迹并没有偏离规划,如果有所改变,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更想要的,更适合的方向。
他们表示:有人说生在富家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他们没有看到,我们也是通宵达旦刻苦学习了无数个日夜,才有了今日收获。
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年少之时脱口而出的梦想,多被长大之后的他们嗤之以鼻。当时的他们没有足够的视野和格局认清自己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并且如何去追求。
他们曾经否定教育的意义,早早辍学,却又纷纷在历经沧桑后感慨曾经的无知。
片中有一个细节,富家兄弟其中的一人在描绘未来并提到自己要去读的学校时,说“妈妈说过很多学校的名称,但是我记不清楚了”这体现了什么呢?其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耳濡目染的,逻辑思维和严谨表达的能力绝不是大风刮过来的,而是靠日常渗透的。其二:明智的父母会为孩子建立目标感,这个目标是明确的,可行的,正向的。
原生家庭最大的影响就体现在降低机会成本上面。父母以开阔的视野和格局告诉孩子真实世界的样子,帮助他们早早定下正确的人生方向,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也大大提升了奋斗的效率。
在家境不那么理想的情况下,缩小差距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趁年轻多尝试,多试错,搜集足够量信息,了解不同人生选择的苦与乐,让孩子找到正确的目标方向,并在不同人生阶段为此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
何为正确目标?正确,是一种主观感受,若一个人认为这个目标值得他付出终生的努力去实践去追求,那就是正确的。如果只是家长认为某个行当有前途或有钱途,那这个目标充其量算是大众眼中的好选择,却未必是个正确的选择。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协助的,而不是独断的。
很多情况下别人跑在你前面,不一定是他跑得速度快,也不一定是他起跑比你早,而是因为他的路是直的,而你的路是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