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篇微博,讲余华老师对盗版书的看法,他认为社会上比盗版书严重,更急需解决的问题多了,比如假冒伪劣食品,对人的危害不言而喻,而这背后又有社会发展阶段,经济水平的诸多因素,说白了,是一部分人需要低价的盗版。
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大概是90年左右,那几年流行的洗发水是海飞丝,潘婷,蒂花之秀之类的,我们家用的也是这些牌子。不过都不是真的。那时候假冒产品不是用海菲丝或者潘亭这样的名字打擦边球,而是直接用品牌的瓶子灌装。总之当时我们用着价格比正常便宜一多半的假冒洗发水,当真是物美价廉。虽然没有正牌的泡沫细,香味纯,但它便宜啊,要知道之前大多数家庭是用洗衣粉和肥皂洗头的。洗衣粉也大都是假牌子,或者最便宜的雕牌。最便宜的洗衣粉虽然去污效果好,但是伤头发,洗出来的头发又干又硬。肥皂虽然有点香味,但是头发洗完非常涩,跟洗发水广告里柔顺光滑的秀发是反着来的。
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洗头和剪头。有了洗发水以后洗头慢慢变得可以接受了,干净蓬松又带香味的头发谁不喜欢呢。
那时候洗头是个大“工程”。除了夏天需要的热水不多,秋冬洗个头先得烧上两暖壶热水,最好再烧一壶半开的在旁边备着。因为不经常洗,换三四盆水是很正常的。搓上洗发水,第一便“投”(没错,是投衣服的投,相当于现在洗衣机程序里的漂洗。)出来水是带些油腻的灰黑色,黑的层次取决于你洗头的时间间隔和最近干的活。大人们有时候为了省下第一遍的洗发水,或者为了追求更好得去污效果,会先用洗衣粉搓一遍,换第二盆的时候再用洗发水。大人给小孩洗头会用个两三遍的洗发水,洗得更干净蓬松些,自己洗的时候顶多用一遍,宁可多冲几遍水,因为洗发水虽然便宜用完了也得买新的,而水是免费的柴禾烧的。
知道每一分钱的重要性远不是我在童年学到的,而是在离开家求学的时候。我上大学的第一年学费大部分是借来的,借的钱用剩下的一年时间里积攒的卖粮食,种西瓜和养猪的收入还上,保持这个信用是因为第二年大概率还是要借一部分。所以我上大学的生活费和很多当时从农村出去的孩子一样,是极度压缩的。差不多家长只能给你吃饭的钱,这些也还是他们在极度节俭的日常中一分一角积攒出来的。
从上大学的城市回来的火车票,永远会买最慢最省钱的一列,是晚上十点多到第二天凌晨的。这趟车价格便宜时间又合适,多半买到的是站票,但在火车上熬几个小时剩下十几块钱的路费也觉得是值得的,饶是这样,每年也只有寒暑假回去。
洗发水用上了两元店里的,油腻又不去污,还不如村里的假牌子。衣服鞋帽尽量不在外面买,因为城市里的物价比镇上的集市高了不止一倍。所以暑假回来会带着冬天的衣服,寒假会捎着春夏的衣服。所以直到现在我在穿着打扮方面永远是跟不上潮流的,因为务实已经成了习惯。我的穿衣风格是什么样的呢,举例说,每次我去大型的SHOPPING MALL,即使刻意收拾了下,店员大概率是不拿正眼瞧我的,只有拿了商品结账的那一刻,才有噢差点错过一个客户的感觉。去超市呢,感觉又受欢迎了点,毕竟一大购物车东西能说明点购买力。去集市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宾至如归了,卖菜的大爷大妈和我彼此都觉得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