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但基层总在承接着一些检查督查、报送大量资料等工作,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干事创业激情有所减弱。为更好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和活力,需要从反对形式主义开始,从基层减负做起,让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为“效率”赋能、为“担当”赋能,真正为基层赋能提质增效。
减形式上的重心不减为民服务的初心,让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基层减负就应该减少那些形式上的“重心”,要尽量少开会、开短会、开视频会,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切实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去,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践行初心,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与群众相处,给他们更多的精力为民办实事,让他们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同频共振,始终同人民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暖心人。
减繁文缛节上的数量不减精益求精的质量,让基层减负为“效率”赋能。基层干部不能把减负“一减了之”,减负不是减去责任、减轻担当、减少作为,而是简化制度、简化方法、简化模式。上级部门需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鼓励基层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从而高质高效推动当地的发展。
减工作上的压力不减干事创业的动力,让基层减负为“担当”赋能。在没有必要的、过于烦冗的方面做好“减法”,在有待强化的、需要改善的方面做好“加法”,在层层加码的、逐级递进的方面做好“除法”,在有所创新的、提质增效的方面做好“乘法”,让“千条线”有序地穿梭在“针孔”中,助力基层绣出主题教育的“丰收画”,绣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景秀图”。
当然,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弊,从根本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为此,我们需要拿出“钉钉子”的韧劲,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持之以恒的全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文昌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