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近期跟着一个学习社群重新学习这本书,将摘记和心得分享大家。最近几日将会陆续推出一些读书方法的文章。欢迎各位书友交流指教。
阅读是一种能力
- 阅读是为了理解
阅读不是为了获得信息,而是获得处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既是理解力,当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经过媒体“设计”过的信息,当信息加工成结论的过程被整理的过于高效,会让长期接收此类信息的读者慢慢失去这种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我们也把这种能力称为“理解力”。
阅读越主动,读书的效果就越好,而阅读的层次越深,对于主动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
“知”的不同进阶
很认同我的一位老师将“知”分为不同进阶。
首先无论你通过阅读还是工作上“师傅”教授可能首先接受到的都是信息,当把这些信息通过结构化思考“加工”后才能将大量的信息链接起来形成对知识的一个框架性的认识,当把知识结构化之后在对待事情的时候就有个自己分析思考的能力,不断通过思考后处理事情而对自己结构化思维进行纠正和加深,就形成思维模式。在思维模式不断通过经历事实纠正、完善、加深过程就有可能会重构自己的三观。最高阶级就是达到灵性感悟,对世事基于直觉的灵性反应。
仅仅是个人理解,有望多交流。
阅读是一门艺术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给阅读定义:真正的阅读是通过独自死磕文字,让理解力逐渐变强而达到自我提升的过程。
在李笑来《七年就是一辈子》里面也提到:
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大多数情况下,我的阅读并没有功利性。完整性阅读,是没办法有功利性的,因为其实完全没办法知道所读、所学的东西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核能量。
在教育领域上,通过判断有没有老师,我们把学习分为“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和“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而阅读的艺术则包含所有的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即:“思考,观察,记忆,想象力,分析和省思能力。”
阅读的四个境界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认为阅读有四种境界,而且这四种境界是不渐进的,我理解为就是掌握四种阅读的能力是渐进的,如果你已经拥有第三境界的阅读能力啦那个人阅读过程可以任意选择前三种境界的能力的发挥来安排阅读。
基础阅读
这阶段的能力就是识字和增加词汇量。
检视阅读
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区别于“基础阅读”,你还得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包含的部分”以及“分类”。
-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这个过程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寻找这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你可以通过浏览包括“书名”,“副标题”,“序言”,“目录”,“索引”。然后再从目录里挑选几个你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来看看。
待你完成这些步骤,你应该就能有了大概的判断:这本书大概是说了什么?这本书值不值得我继续读? - 粗浅的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专业性强的读物的时候,会遇到难懂的内容而无法阅读下去。粗浅阅读的重点在于——不停顿,哪怕读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资料,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检视阅读的一种好技巧,就是借助手指,指尖指着要读的地方读,通过强行地提高手指的移动速度来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在你理解的基础上速度越快越好。
“主动阅读”在于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阅读的艺术就是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
书中给出了阅读者需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说什么?
2、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分析阅读
重点在于如何把一本书吃透。作者也指出,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仔细去精读。
分类
我们可以将书分为“小说类”与“论说类”两大类。一本论说性书籍的主要目的在于传达知识,而我们的分析阅读会更适用于这一类书籍。
然后,我们继续把论说类书籍进一步细化,可分为“理论性作品”与“实用性作品”。骨架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骨架,而分析阅读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出这副骨架: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阅读论说性的书籍往往可以直接在摘要、序言、目录等部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列举
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的。一本好书,不仅仅是内容的简单集合,还会有完善的架构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问题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炼字
找出重要的单字(word),并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作者一般也会在书中将这些重要的字标注出来或反复强调。我们还得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因为这些单字在生活中可能非常普通,但是在书中它往往被用于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比较上下文来推敲这些重要的单字,直到确认你理解的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主旨
当我们找到了关键句,那么如何确定我们真的理解了它的主旨呢?作者在这儿给出了两种测试方法: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
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者与主旨相关的某种经验?论述
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可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解答
当你明确了文本的共识、主旨和论述,也就找出作者的解答。明白
好的阅读更像是一场对话,只有完成了这场对话,才算是完成了一次阅读。当你没有明白作者在说什么时,也就没有资格去评判。理性
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就像反对他一样,你也要有同意他的心理准备。尊重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判前,都要找到理论依据。
反对作者的情况:
1、你的知识不足。
要支撑你的论点,你需要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点。
2、你的知识错误。
要想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行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撑你的论点。
3、你是不合逻辑的。
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是缺乏连贯,另一个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最
显著的缺陷就是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
“主题式阅读”/“比较阅读”
这时候我们要读的不是一本书,而是同时阅读某个主题的多本书,主题阅读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甚至需要架构出可能没有在任何一本书里出现的主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