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羊续悬鱼出自《后汉书·羊续传》,记载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时,府丞首次赠鱼被悬挂于庭院,二次再赠时以悬挂的鱼干警示他人,以此杜绝贿赂。其生活俭朴,常着旧衣、乘瘦马,妻儿探访时因家中仅有布被、盐麦等物而闭门不见,劝其返乡。
成语中人物羊续(142—189),字兴祖,东汉泰山平阳人,出身仕宦世家,祖上七代二千石,时号“清流”。少承家学,博通经史,举孝廉为郎,历官庐江、南阳太守。灵帝时政治昏浊,羊续独持清操,布衣蔬食,不受苞苴。中平三年,南阳郡丞焦俭献生鱼,续悬之庭柱,风乾不受,后复进之,续乃出前枯鱼示,终身绝馈遗,“羊续悬鱼”遂为千古廉吏之标。其治郡亦卓有绩,镇压黄巾余部,赈恤饥民,郡中称为“羊父”。然以疾卒于官,年四十八,家无余财,旧衣薄殓,门生故吏共营葬。谥曰“桓”,配享南阳名宦祠。
这是一个廉吏故事,可作为如今廉洁自律教育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