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母亲领着小侄子过来,带来一些蔬菜。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了,包子,饺子,面条,馅饼,炖菜,炖鱼,都是母亲刚做好送过来的。
是的,我嫁的很近,走路的话,差不多十分钟路程。
去年四月初生下二宝,我和母亲说我都第二回当妈了我可以照顾自己,母亲依然为我奔波了快一年。
母亲是个勤快人,儿时的土坯院墙,泥土地面,处处平整,屋里摆设简单却整洁。每天放学回家,在院里就能闻到饭菜香,记得那时我最爱大米稀饭,执意要米粒不弯,母亲肯定记得。中午,母亲洗衣服,我在旁边陪母亲说话,或者站在小凳上帮忙晾衣服。院里的杏树,开满粉白色的小花,轻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落,我不时跑出去看,看它是否结了果。
那次和小伙伴们玩,小孩子们在一起,做什么都是特别开心的,一位年纪稍大的女人突然出现,满脸严肃,眼角还泛着泪,匆忙把伙伴带走了。回家和母亲说起此事,母亲叹了口气,说她们的妈妈出了事故,去世了,让我不要在她们面前提起,免得她们难过。
那时的我不懂死的含义,只知道后来的她们不爱说话不爱笑,看到我们就远远躲开,扎的辫子歪歪的,不时几缕头发散落,衣服也是灰蒙蒙的。后来慢慢理解了,她们还是孩子,她们会因为怀念妈妈做的饭菜而流泪,会在做了噩梦醒来后哭着找妈妈。母亲说,那次去她们家,大女儿在学做馒头,只比我大两岁,满盆满手的面粉,脸上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一个人默默地学。
我沉默了很久。一个家庭,母亲占了绝大部分,母亲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全心投入在家庭的琐碎里尽心守护,才让家有了温度。
记得从初中到出嫁前,母亲不时叮嘱我们姐妹:“你们必须学会做饭,哪怕只是看着,这几年也能看的差不多。以后有了自己的家,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是一种幸福和责任。” 我们一直牢记在心。
周末带孩子出去,超市里儿子在玩具前站了很久,等他的功夫我继续逛,在奶粉货架前停留,最终选了一袋。(那天加油,买材料,只剩下不到二百块,玩具少不了得买一个,还要给儿子买鞋,所以,容日后再补)
母亲临走前我让她带着,开始死活不肯,非要留给我补身体,直到我说是中老年奶粉,才勉强同意。我就知道是这样啊,母亲啊,女儿现在日子没那么紧巴了,您的爱我此生无以为报,也该轮到我们照顾你。
到现在,我保证每天有一个菜是儿子爱吃的,只是现在带二宝,时间有些紧迫,但依然每天熬粥,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粥。
我想像母亲那样,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爱的印记,纵使未来路上风雨交加,也能淡定从容勇闯天涯!
此文章为 儒林余色不归 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