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几年来,一直在按照普世的价值观走着。上学、就业、结婚、生子,相夫教子了二十一年,也一直觉得,人生,不过就是如此。从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想去往哪里?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都说四十不惑,我却是在这几年才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许多的困惑。为了弄清楚这些困惑,开始看心理学的书籍,谁知,这一看,却仿佛进了一个深坑,越看困惑越多,越看越对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好奇。于是,在四十四岁过半,报了心里咨询师的班,重新拿起书本,想对自己的人生来一场清晰的解读。
这一年来,工作之余,每天听课、看书、运动,日子平淡充实,似流水一淌而过。先是啃完了厚厚的一本大部头《心理学与生活》,结合课程,了解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精神分析的广博艰深着迷,青睐人本主义的温暖抱持,又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短程高效赞赏有加。说是进了深坑,是因为,刚开始就想着凭自己的兴趣对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对自己很多莫名其妙的言行正确归因就行。却不知,越了解,越觉得自己浅薄无知,觉得自己都是毛病,这些毛病,都该治。特别是在小组的练习中,一次次的个人体验,一次次打开心扉,剖析自己,发现一直不为自己所知的或者一直不敢去面对的心底最隐秘的部分,这分明是一次次刮骨疗伤的过程啊。也庆幸自己因为课程交到了三两个能完全接纳自己所有情绪而不去评判的好同学。弗洛伊德曾说:“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康庄大道。”于是对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对每天晚上的梦充满期待,这是通往我潜意识的大门,期待潜意识通过梦告诉我答案,成了睡觉最大的乐趣。
通过学习,愈发了解了自己的自恋与自以为是,也才知道这些自恋的背后,隐藏着自己深深的自卑,那些自以为是的背后,述说的却是讨好。这么多年,不敢懈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单纯的想变好,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做不到真正悦纳自己,是从小没有得到认可,长大了不自觉的选择了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都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庆幸我这场疗愈,来得还不算晚。
每天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感悟,都在不断推翻自己以前的想法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控制自己“野蛮分析”的冲动,多倾听,不指责不批判,不以自己的各种观念强加在他人身上,非必要不出主意,也才真正理解了“看破不说破”的真谛。每当情绪来的时候,学着能停下来,觉察自己,这种“内观”的过程也是一个疗愈的过程。了解自己的认知偏差,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着不跟自己较劲,不跟周围的人较劲,不跟环境较劲,放过了自己,也原谅了他人。
也发现,心理学跟中国的儒家、释家思想有不谋而合的地方,也有大相径庭之处。如果说佛家追求的是得道成仙,奔赴西方的极乐世界。那我认为,心理学 的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与他人与万事万物的和解也算是求得了自己内心的极乐世界。不求成神成佛,而今生内心的舒展比起佛家的永生又来得更触手可及。
向前走吧,葡萄!以2021年为界,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努力凭着自己的发酵,变成透明的红酒,浓烈馥郁地香醇,自己先醉了,然后可以醉人“。这条疗愈自己的长路,也许曲折蜿蜒,但我相信,终有到达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