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地铁上,看到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个近一岁的婴儿,孩子要喝奶,一直抓着装着水的奶瓶,哇哇地叫。作为全职妈妈,我很习惯地去留意这对父母的反应。只见妈妈强行将奶瓶夺下来,不耐烦地说:给爸爸,爸爸才能冲奶啊。我心想,这样对孩子说话,孩子会懂吗?孩子喝了一会儿奶,把奶瓶丢到地上,爸爸对孩子瞪起了眼睛,妈妈就用力往孩子的小手上打了几下,以示惩罚。又过了一会儿,孩子面朝妈妈,坐在妈妈的腰凳上,安静不语,大人才如释重负,无语静默。
我注意到孩子的衣服很漂亮、舒适,可见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从他们的育儿方法来看,却有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将来的性格会好吗?她的智力会得到充分地开发吗?从父母和孩子全程没有交流、觉得扭来扭去是不听话来看,答案似乎并不乐观。其实,有些育儿知识的人就会知道,婴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出于好奇,表现出的不安分、多动,是他们发出的信号:这是什么呀?我想知道。此时,是最好的启蒙时机啊,应该向孩子解释,带领他去认识这个世界,反之,孩子的好奇心就被你的无知给扼杀了。这样的例子应该很多吧。
所以,孩子自出生起,差别就产生了。这种差别不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孩子是什么,而是孩子后天能长成什么样,能长多高,走多远。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些孩子特别难以教育,就是因为,从他出生起,大人的教育方式已经决定了他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格局。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心理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低级心理机能主要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支配。人的心理发展的本质是指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发展水平这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什么意思呢?举例说:婴幼儿通常在一岁左右才会说话,但是,教婴儿说话都是提前教的,不会在一岁时候才开始教。
根据这些思想,可以看出: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不仅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如何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这里有一个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受生理机能限制),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 ,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还以教孩子说话为例。孩子从出生起,一直在接受大人的语言刺激,但是通常到6个月左右,婴儿才会说些简单的语言,这是受生理的发育限制的;如果错过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孩子的语言功能就不能很好的发展。比如“狼孩”,一生下来就没有人类的语言环境,在十多岁时即使再重回人类社会,智力也达不到同齡孩子的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如果大家理解了这一点,你在教育孩子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迷茫和困惑。
怎么教育孩子?就单独的案例来讨论,可以罄竹难书,现在各类育儿文章太多了,大家看得眼花缭乱,却未必得其法。其实,所有案例的背后,都有相似的理论在支配,你吃透了理论精髓,自己就能慢慢运用。
我一直认为,刚出生时的孩子就像是一块泥胎,会长成什么样子,就看你怎么去塑造他(她)。社会是个熔炉,如果你不引导,孩子当然不会按照你期望的样子生长;但是,如果你不得法,也不会塑造出一个精品。更有甚者,如果孩子已经好几岁或者十多岁了,出现了许多问题你再去改变,就恰如把一片已经受过火的泥胎重新塑形一样,恐怕要伤筋动骨,效果还会打折扣。所以,聪明的父母,应该是让教育走在孩子心理机能发展的前面啊,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虽然亡羊补牢要比不补要好)。
教育孩子不容易,但是,用心教育的收获完全可以弥补我们所有的辛劳。
我自己两个孩子,老大是在11个月时放在老家,两岁半时接到身边的,老二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因为带儿子时已经是全职妈妈,所以,身心全都在他身上。目前来看,老二比老大性格更好,也更聪明。我自己想,应该就是后天的教育导致的差别。
有女儿时,我在上班,后来又放在老家,四岁时来了弟弟,重心又不在她身上了,加上当时的条件也没有现在条件好等等因素,造成了姐弟俩的差异。
儿子小时候,我一直注意随时教他知识,和他互动,玩耍。带孩子出去时,很少和大人扎堆聊天,任由孩子尴尬、着急,都是带着他到草地上观察各种植物、小昆虫,找蜗牛,或者是拿着树叶、草棒让孩子做游戏等等。所以,孩子一直没有焦躁不安的情绪,总是保持有强烈的未知欲,而且很听从引导。
除了从生活中随时观察、学习,我早早就开始和孩子读书、讲故事。儿子开口晚,二十个月才叫“妈妈”,但是很快就能说整句的话。记得他小时候,总是睁大着眼睛东看西看,很安静,没有一点早慧的样子,但是,现在却是滔滔不绝,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比同齡的孩子知识要多一点。自己跟着电脑读英语,看动画时跟着回答问题,喜欢学习。因为我们坚持读书,他也认识不少字。我不是那种很鸡血的人,觉得他上小学前能自己阅读就可以了,目前看来,问题也不大。
我想,孩子目前的智力状况,得益于我的及时启蒙、教育,孩子越来越聪明、活泼,也是源于正确的引导。而且孩子性格比较好,不轻易哭闹。年初的时候(儿子刚四岁),我因为有事情不能及时赶回来,让老师告诉他说妈妈会晚点来,让他耐心等待。他就和值班老师待在学校,等到我去接时,天已经黑了,孩子还安静地和老师在一起,没有着急。问他是不是知道妈妈会去接他,才很放心的?他点点头,说:老师和我说了。看他小小年纪就能这样坦然,我当时非常欣慰。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用了一点心思的妈妈,我的做法没有高深莫测之处,人人都可以做到。我的体会是:只要你肯去践行,一定会拥有一个省心的、聪明可爱的孩子,因为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所以,你千万不要抱怨孩子哦,孩子间的区别是家长间的区别啊。
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无从下手,还有最简单的办法:和孩子一起读书。而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读书,我们已经说过很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