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进化之路

果树繁衍子代时,想要把自己的后代传播到远方,需要借助于动物的力量。于是他们把自己的种子包裹于甜蜜的果子中间,让芬芳馥郁的果实吸引动物来吃下果实,然后让种子随消化物残余一起去旅行定居。

如上的进程,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

为了让动物吃果子 所以果肉部分要生长成熟得可口。但是为了不让动物们觊觎种子,所以这部分一定要包覆厚厚的硬核,让遗传物质能被保留下来。而且常常,作为种子的内核,其滋味是苦涩的,甚至是有毒的。这是植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在自然界存在的野生杏仁就是这样的一种代表,他们不仅被厚厚的杏核保护,而且杏仁其中有几十种含有足以致人死命的氰化物(即纳粹毒气室中使用的那种毒气。

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以巴旦木为代表的杏仁,不仅个头大非常饱满,而且味道清甜。

这里涉及的是进化的另一种选择方式——人为干涉。

当人类无意中尝到了一颗变异得不苦且无毒的杏仁种子时,经验告诉她可以通过种植获得更多不苦的杏仁。于是,在农业种植推广的经验和种子让不苦的杏仁基因得到了选择和发扬光大。

在人类有意识的播种选择中,拥有越多被选择符合人类需求特质的杏仁(个头大一点,味道甜一点,最重要的是,没有毒)得到了挑选,扩充了地盘。

于是,杏仁往另一个极端疾速发展。成为了我们的巴旦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