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后,有很多话想表达下来
有些话是认同这篇文章给自己带来的信息的,感谢它传达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下的很多现实
有些话则是不认同文章里,所运用的视角、观念
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大数据远远达不到万能
也许是近几年科技的发展,很多人会认同一种科技万能的观念
普通人不再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现有的科技就可以代劳
更进一步地,还有了“大数据JH经济”的想法
生产、分配这一系列的过程算法就可以全部代劳,以后算法的更新换代将取代现今的经济行为
潜台词是算法将会是比人的思想更客观存在,可以决定不同人之间的互动
而从<系统>一文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这个回答则是:不能!!
一位骑手抱怨说:[它基于直线距离预测时间长短。但我们送餐不是这样,需要绕路
,还要等红绿灯......昨天,我送了一个单子,系统显示五公里,结果,我开了七公里]
暴雨不停歇地下了一整天,订单疯狂涌入,系统爆单了。站点里每个骑手都同时背了十几单......几天后,他收到了当月的工资条,数字居然比平时低很多......大雨那天,他送出的很多订单都超时了
这些都是算法创制者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反映不了现实,这是因为:
算法创造者的经验、偏好会强烈影响到算法的运作方式。实际上,算法仍然只是工具,某些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来,去解决另一些人的需求
这些经验与偏好,不一定能够契合算法所运用下的实际
就像文中所写的,算法团队没有考虑到真是路况、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影响等等......,
甚至是,随着场景的展开,更多新的领域被挖掘出来了,和算法处理的领域交集,很小很小。
美团资深算法专家曾在公开文章中表示,即便分析历史已完成订单,也很难获得商家出餐时间的真值。只要商家出餐时间不确定,这个随机变量就永远存在
能第一时间对这种”随机变量“做出应变的,只有人”
人的判断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也是算法不能穷尽的
仅仅是生活服务中,计划就永远赶不上变化。如果把它扩展到全社会领域,真正形成”数据JH经济”。
可想而知是会是多么的混乱......
二
商业无权豁免形式化
美团为了让骑士保持仪表得体,推出了“微笑行动”这个功能
每次抽到的骑士,必须在五分钟内响应。拍一个从头到身体的全身扫描照
这个功能一上线骑手就抱怨不断
关于它的出现,每位骑手的答案都不同--在爬楼的时候,在等电梯的时候,在等餐的时候,在爆单的时候......那天,他穿着雨衣,路都看不太清楚,还需要把车停在路边,把雨衣脱下来,露出工牌和衣服,拍一张照片
可以说,它的出现不但没有使送餐更有效,反而大大耽误了送餐。
送餐时间增长了,没有服务到消费者,只是为了单方面使管理层满意,所以说:
这个功能的出现形式大于内容
它也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了我们:
商业领域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出现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
三
竞争避免了形式流于表面
虽说如此,为什么在有更多市场情况下,形式化、GL化相比别的情况下,会更少呢?
别的不说,更市场化的民营公司,就没有多少底气,能像在“X油宝”破灭的情况下,还那么理直气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仔细思考一下,原来是这样:
因为那些只关注形式,不能更好服务客户的公司。在竞争中被能更好服务的公司,打败了呀!
正是有无穷竞争对手都存在,让每个公司的管理层,都必须考虑把每个钱都用在刀刃上
真正听取客户的需求,分辨哪些是客户真正的需要,哪些仅仅是管理层想当然的需要
这也和生活中的有些道理相互验证:
仅靠自律去持续做一件事,往往不能达到目的。为了让自己达到目的更轻松,要引入ta人的监督和约束
像公司去考虑竞争对手一样,去找到一个“他律”;”微笑行动“更合理化,需要美团更多的竞争对手出现
四
服务别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的,这是综合本文信息之后,能真切感受到的
拓宽市场、追寻利润,远不是有一个点子之后,找个地方实施,钱就源源不断从地下喷涌而来
技术、推广、劳务、商家,从点到面建立起来后,还要想尽办法拉到投资,开源节流。维持这种服务结构。
每一个层面都有新的,迫切解决的问题:
商家到点不做饭,不配合;消费者无厘头的需求,比如在单子上画小猪佩奇;企业的舆论,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这次对于美团的口诛笔伐就是一个例子
可以说,每一次顺利的送餐,背后都包含了这么多心血:为了吃的好,吃的爽,花足重金,来服务于你。
五
业务扩张不是不一致的借口
文章中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是有些地方公司对于承诺的不重视
当时距离他手机上显示的送达时间,还有将近十分钟。后来送餐时,他和顾客又因为时间起了争执,两人掏出手机一对,顾客端的“期望送达时间”比骑手端的少了整整十分钟
想让员工服务客户,但又不把要求说明白。甚至误导员工
如果是算法的原因,那只能说还需要很大的改善;
如果是刻意这样弄的,那到底对服务客户有什么好处呢?
这件事只是在徒增误解。用业务扩张的理由说不过去,因为这样子行动,恰恰使得业务不能顺利扩张-送餐因为这样不确定,消费者还怎么相信公司......
六
消费者的用餐需求没有原罪
以上是<系统>一文带给自己比较积极的部分,一些启发。那么下面这些,则是它的不足了
文中观点认为,消费者因为生活服务类APP的存在,而“宠坏了”,比如像这样子说:
家住上海的井井承认,自己已经被[惯坏了]......过去,从下单到吃进凯撒沙拉里第一颗小番茄,大约需要45分钟,为了打发时间,他通常会在等待的时候看一集45分钟的电视剧。最近等待时间稳定在了26分钟,但前不久有一次,骑手的送餐时间超过了30分钟,他变得无法忍受,连打了五个电话催单
自己对这个叙述有疑问,因为结合经验来看。
当你预期为45分钟左右,和不超过半个小时的时候,行为是会不同的
如果预期了45-60分钟,那么自己会在还不太饿的时候,就下单;如果预期为30-20分钟的话,那可能到已经很饿的情况下,才下单
这样的话,在饿的时候下单。之后又延迟,会非常难以忍受。打电话催促并不是那么不可理解
但不管是45分钟,还是26分钟。在等待的时候,自己算是废了......
脑子里老是想着订单的事情,注意力完全不在工作上
非得把饭等完、饭吃完、歇息完之后......才能捡回一丢丢精力去工作
外卖又快又好解决吃饭问题,省下充裕时间去完成更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好。
还真有人觉得不好...
有一位作者这样认为:
消费者执着于自己的欲望,让这一密集型产业有利可图。使企业更不愿意投入到研发,让环境更加公平、谨慎
需要解决自己的需求还不是好事情了?......对此自己不说这么多
就想问一下这里的公平究竟指的什么?
外卖一大消费人群,是医生、护士群体。对于没日没夜工作的ta们来说,外卖的出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这也意味着,外卖节省的时间,能让ta们去治疗更多的病人。于己于公,都大为有利
如果要以公平起见,为使外卖骑手工作不辛苦,强行提高外卖配送时间和配送费
这样一来,医生护士群体,所拥有的时间更稀缺,所能治疗的病人就会更少了
那么,要以病人生命健康安全为代价来去实现这个公平,对吗?能找出一个比较病人生命价值与外卖骑士价值的,“客观标准”,对吗?
我在生活中接触另一个外卖主力人群,是电脑维修人群
工作在拥挤的仓库内,从早到晚业务不断。这样子一来,ta们只能以外卖解决自己吃饭的需求
那么好了,外卖每节省一点时间,就能带来更多的时间,让ta们维修电脑、配置电脑
每多维修一个电脑,也就意味着这世界上能多一台服务于研发的,生产力工具了
这就和:"外卖的需求,降低了人们研发、改进的可能”这一判断,相矛盾!
这个现象,可以用一个超越时限的判断来替换:
外卖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去处理更重要的事。很多时候,研发也属于这些
那么,外卖的扩大和研发、改进、谨慎削弱,没有因果关系。
它倒是能帮助人们解决基本需求,去追求更复杂、更曲折的事情
七
即使算法是剥削,限制竞争也是南辕北辙
这是对之后,又一个爆款文中“算法即剥削”这样的观点,给出的判断
你心目中“算法即剥削”这句话,觉得最贴切的情境是什么?我的答案的话,是学校
如果按照那篇爆款文作者的观点,其实从小学到中学考分数的过程,和美团施压骑手的手段没有什么不同
都是运用算法“削减”学生、骑手的心理利润,换成管理层希望添加的各项任务。甚至学校所用的算法简单、直接的多:计算平均分、最高分、排名
所形成的后果,也和美团、饿了吗这些外送App所造成的局面一模一样:
即使任务再艰巨、严酷,无数的学生、求职者仍然趋之若鹜
可是,如果你问身在“修罗场”其中的老师、学生,为什么要这么难受,很多人的回答大多是:“没办法,现在我们的教育资源还不够充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用这种方法老进行学习”
为什么两件非常相似的事情,一个给出的答案是增加供给,一个就如爆款文作者的观点一样,给出的是削减供给呢?
哪一个是更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法?如果你问我的话,我认为我们面对教育问题时给出的方法,在商业领域也是成立的
一个重要的例子是2017年,河南某地无故拆迁千所民办学校这个事件。
事后的调查得知,那些学校什么问题也没有,甚至教学质量要更优,费用要更低。
也因为被拆迁的缘故,原来在那些地方上学的家长,不得不到市内更远、费用更高的地方,找学校去上
虽然是一个忧伤的例子,但它的道理是一以贯之的。即使这么短时间内放开竞争,教学就得到了很大提升。长此以往,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会出现更多学生付出更少,但教学效果却更好的方法
爆款文这一点是绕过了,它给出了结论,却没有进行证明。
它的说辞:员工在工厂待不下去去送外卖,送外卖送不下去.......它没有说明是因为建立企业受限导致的结果,还是企业固有的问题导致的
至于答案,还请读者们观察周围,给出自己的答案吧
八
骑手条件改善还需更多企业入场
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及2020年疫情期美团骑手就业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美团平台新注册的有单骑手达到33.6万人。新增骑手来源中,排名第一的为工厂工人,其次为销售人员
看到这个叙述之后......其实,骑手的工作“越来越忙”,不能把锅都扣在算法上。
其中一个原因,确实是骑手之间的竞争造成的
我只要能比你快一些,那好,这种优势能很快表现在数据上。为站点、自己、带来丰厚收益
为了争夺收益,驱使每一位骑手,都向服务速度、服务效果发起冲击
入场者的增多加剧了这一过程
自然,配送时间能够越来越短。
这样子的过程,确实会带来不那么积极的一面
就拿交通违规来说。不遵守,惩罚不确定,遵守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
自身“人微言轻”不能把难处及时传递给管理者,自己还面临着随时被替换的风险。被替换后风险就能转嫁......如此一来,那就只能:
能快一点是一点,先把钱挣上再说
其实这更像是一个灰色领域,很多时候没办法确定哪一个是违规动机,究竟是不是违规
像自己最近思考的和外卖从业人员现身说法的可能,都有这么些;
路线设置出问题、激励方式不合理、交通规则不合理
在这里说的是,归根结底,能更好解决这一,对广大从业者来说的痛点
需要有更多企业入场,能提供更优选择给骑手们
请各位认真想想:
是:自己所在公司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更能激励自身好好工作
还是: 公司里来了新的、能力比自己强、年纪还很年轻的员工 更能激励自身好好工作
这是为何骑手没日没夜,玩命送快递的缘由。对于企业来说:
是:“老天爷”创立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行为,督促企业这样去做 更能激励企业为员工着想
还是:更多更新的企业入场,为了争夺份额,想出更优的服务方式,给出更优厚待遇拉拢人才 更能激励企业为员工着想
九
骑手需要更昂贵的同情
外卖业是有关于资源的:
你希望别人能把资源带给你,别人希望你付给ta们所稀缺的资源
因此改善也需要更多资源参与,才有可能
注意力确实是一项资源......只是在它能够形成合力的时候
就像<系统>发出之后,饿了吗立马做出回应。
但它的维持条件太过苛刻,总有更劲爆的新闻争夺人们的注意
那么,能起到更长远效果的,就是人们真金白银投入,让从业者能更改善自己的境况
这样做最直接的行动,莫过送完餐后,发上个红包。感谢骑士、骑手、送餐师傅对自己的犒劳
在这里说一下自己最近的尝试。
我想着,如果自己有力量能解决美团、饿了吗的资金问题。
让资金更充裕,是不是意味着能更好改善从业者的条件呢?
于是有了,准备通过购买股票来提供给它们资金的想法
P.S. 其实也不单单是为了言行一致,也是为了自己,能多一个资金来源;万一发生变故,又极需用钱而进入外送业,条件也能比现在稍好些
待自己看到开美股、港股的最低要求:
存款至少五万左右......
好吧,自己三年之内是完全没有可能了
同时,也意识到了这样一件事:
全中国有1000多万骑手,兴许其中有不少,不仅达成了开户要求,也真正通过股票,在送餐时就达到资产倍增了
这是这几年,发出的最油然而生的敬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