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什么?很多人会不叫思索就是想到金钱。我们通常说获得某些东西我们要付出多大的成本,通常是说要付出多少金钱。
就连百科上也是这样解释的: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然而,在我们生活的过程中,对于成本的定义开始变的模糊起来,或者说并不是金钱为导向了,看看如今的互联网产品就知道了,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这对用户看起来是没有成本的,但其实不然。在今天,中国每个用户平均在手机上每天使用时间达到5小时,用户虽然没有投入金钱,但成本却是不低。在这里成本已经就不是所谓的金钱了,而是个人的注意力了,其实注意力也是一种成本,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也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再重新理解成本就会显得有所不同:
什么是成本,我个人认为就是用户做一件事情所付出的代价。
什么是代价,就是对个人非常珍惜,不愿付出的生存资源。
面对生存,那些我们本来就稀缺的资源就,掰着指头就可以列出如下几类:
时间、金钱、动脑、费力、形象、稀缺物质。
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珍贵的资源,认知比财富重要,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成本的认知如果还停留在一维的金钱阶段,你永远都会思考如何珍惜自己更多维度资源的问题。我们常说一个人懒,本质是不想动脑子,不想耗力气,也是为了节省成本。
但在这个即时刺激的时代,总有人会认为只要不花钱做什么可以。很多人每天投入在大量的时间用在手机上,看各种被算法诱惑的信息和内容。我们看似不花钱获得了很多即时刺激,其实我们的时光却早已被各种内容和应用变现。
换个视角看:这到底是我们在用手机还是手机在用我们呢?
回到我们创业做产品更是如此,总以为把产品做便宜了就有人要,到头来仓库里却堆满了坑这。面对刚需,虽然用户要的是成本更低的方法,但是:
成本更低 并不能完全能同于 价格更低。
用户选择一个全新的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新产品成本=金钱成本(价格差)+ 学习成本(通过费力+动脑+时间的学习过程)。
这其中甚至最大的其实不是金钱成本,而是学习成本。仅仅是金钱还简单了,但学习成本才是最贵的,因为这要付出自己更多维度的财富。曾记得自己买车的时候,最在乎的根本不是汽车价格,而是假设成本。因此就要求把各种智能功能加上,以减少自己的驾驶成本。这就是新产品的成本和被影响的选择策略。
因此当我们做一个新产品的时候,真正要让用户最终选择,并给出好评:
一定要最大程度降低学习成本,让用户更少投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才是一个好产品。
毕竟,所有成本的付出都是为了获得而存在,我们做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思考用户整体的投入成本和收益,而非简单的思考物质成本。今天我们谈用户体验,更多的就是在谈如何降低用户面对新方法的学习成本。
所有的体验好,效率高,本质上就是学习成本更低,收益(生存资源)更大的过程而已,这甚至是跟金钱成本无关的。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