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和真实的生活中,妈妈从未因为今天是节日而休息。其实或者她很羡慕,只是在心里从未提起。
小时候的挨打从来不是因为调皮,而是因为做错事。在农村的时候,也许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生活相对简单和淳朴,整个村子都活得像一家人,所以我们很少或者说没有因为做错事而对不起其他人。
小时候的挨打,是因为不懂得努力,不懂得爸妈的辛苦。妈妈却从未因为任何事情打过我们。她只是会默默的去承受对孩子的爱,默默的将心理的痛苦咽下去,而她什么时候流泪也从来不会让我们看到。那时候的她也只不过比我还小,却要撑起养育2个小孩的艰辛。
因为贫穷,我们需要艰难的维持生活,所以处处都需要省吃俭用。比如什么时候买什么东西都是有计划的,并不会因为贫困会使我们变得失望。现在每次我在农村走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我都会觉得,在身后,就在这个村角的不远处就是我的家。
这个家确定不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但是,我依然觉得任何一个村屯都有可能是我的家,因为熟悉,因为挚爱,因为逃离,让我更加想融入到任何一个村屯的血液中去。
城市,只不过是我逃离的一个落脚点。总有一天我也需要枝繁叶茂,我也需要油盐酱醋,需要无计可施,需要束手无策,就想一个小孩在无助的时候寻找自己的父母。
小时候,妈妈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是最无私的换取我们的快乐,和所有的家庭一样,爸爸需要到一个工作机会更多的地方打工,家里经常就是只有妈妈和我们。而现在,我们还是这么依恋着爸妈。和他们截然不同的是,那时候比我们更年轻的时候,他们早就开始坚强的撑起一个家庭,寻找能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我们是属于半留守儿童的状态。那时候,真正还未提出“留守儿童”的概念,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必要去关注,我只想什么时候快些开学,什么时候能早点回家。
看到妈妈是亲切,家里的温暖需要我们共同呼吸才能变得更加温馨。
小时候,妈妈是硬撑的。从播种到收获,她一个人想方设法的完成我们一家人平时的生计。虽然我读了几年书,看了一些繁华的变化,自始至终,我只不过也是一个无法帮助她的小孩。
尽管学习到很多城市的观念,尽管很多人都会觉得我总是不能理解城市的观念,虽然我也会有愧疚,但是我更加想在妈妈的面前变得更加体贴,至少,相同的观念和想通的情感是给她最好的安慰和希望。
工作之后,很多人都在吐槽农村的思想。“重男轻女是老思想”“死守一亩半分地是老思想”“迷信是老思想”……,但是也许他们不能深切的体会到在农村家里多一个男人是怎么样的结果。多一个男人意味着多一个劳动力。不管是怎样的吐槽,也会说“那个女人好强悍,自己开着拖拉机,能杠100多斤的东西”,因为我们本身也会认为,这应该是男人干的活。
但是他们不知道,像我们这样一个家庭的收获,是离不开全村人的支持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个农村妇女,所以任何一种帮助都是最大的支持。我记得读过一句话“因为我们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只好谢天谢地”。那个时候,是靠“天地”才能吃到的半碗饭,是要祭奠土地公公的,是要举行仪式表示感谢的。一分半亩地也是这样。
总不应该把一些不切合自己实际的东西放到自己身上去证明它是错误的。这是令人发指的错误。
中国的农村,特别是南方的农村真的还没有发达到一个女人能顶一个男人的程度,中国的职场依然是这样。
“重男轻女”并已经不是抛弃生命的那个更加贫困的年代了,而是期望一个更加强壮的劳动力,期望在生活上能得到更好的依靠。现在已经不再是不疼爱女孩子的时候,不再是非要男孩的时候,只是总想希望多一点点,即使没有,依然努力的不放弃。
妈妈也是这样,渐渐的要承担更加繁重的生活负担,渐渐的要比任何家庭都辛苦。爸爸赚的一点点钱,只是给我们读书用的,给我们过年用的,给我们添置家具用的,给我们治病用的,那是重要的一部分生活支出,是关键的生活支出。所以,平时的生计,我们吃饭、我们穿衣,我们出行等等还是要靠妈妈一点一点的积攒下来。
所以,我们和所有人一样,期望着医保,期望着养老,期望着土地上的赋税更加轻一点。当很多人在羡慕的时候,你们是否愿意更换你的角色,如果你们也不愿意,那么真的没有必要再说些什么。
当我们用工作之后的收入去衡量我们前期教育的投入和付出时,很多人都不同意。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因为我们确实是不想通的,没有必要计较一番。
节日快乐,希望妈妈能好好的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