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本质是什么?

前言

每年都会有新的设计趋势,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有些时候设计趋势会倒退?我们称其为复古,或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一个“新”,比如新拟物,或者加一个“后”,比如后现代主义、后印象派。

设计离不开审美。

那么,审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你说它美,它为什么美?

我们为什么追求美?


我们说形式追随于功能,功能确定了,设计是越简洁越好吗?为什么有时候又要追加一些装饰,这些装饰是出于设计师的审美还是使用者的需求,是否增加了使用者美的感受,还是增加了他的烦恼?(例如,苹果2019年6月发布的Mac Pro,被戏称为刨丝器。)


图形熵理论

https://zhuanlan.zhihu.com/p/83065305

如何评价图形差异与图形价值,就是定义图形熵的关键。图形熵是描述图形创意扩散程度的计量标准。

图形熵分析理念认为:判断图形是否“美”取决于该图形在该范畴之内的稀缺和新颖程度。

从逻辑上说,美学属于哲学范畴不可证伪,但构筑在物理学之上的美学观点至少应当自洽。(想到MIUI12的发布会上强调,动效模拟了真实的物理运动,以实现自然、优雅、顺滑的效果,如回弹与减速、收缩抛物线)。

近乎所有的生命形态都表现出与非生命形态相对的秩序性。(葡萄、花朵、鱼鳞、虎皮)关于汲取灵感的方式,简单来说,我们要向生命体学习秩序,且关注非生命的秩序,用构成思维拆解图形,用创意思维重建图形,便是我所推崇的方法论。

不断攫取有效信息降低熵值的一种特性,而意识构成中的“审美”也不例外。

图形熵分析理念认为:在熵增定律的影响下,混乱性是普遍的,秩序性往往是罕见的,这是构成形式能够产生美感的成因。

图形熵分析理念认为:差异是美的核心,让画面变得干净、有序,从而直接塑造低熵值状态的美是比较常规方式,但在实际塑造美的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的着眼点也应当做出调整。

引申逆向思考:差异性中稀缺一方是审美价值产生的核心,那么混沌也可以产生美感吗?。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稀缺性结论判断,如果长期处于秩序性环境,混乱性的美感势必会突出出来,这等价于哲学观点中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下的相互转换原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现代艺术馆,基本上都会采用高度国际主义的秩序化与构成感的设计。以放空来差异繁杂,以极空来差异极简。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置身于这种高度秩序的环境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变得近乎无牵无挂。别说展厅里摆的是金属质感的岩石雕塑,就是摆上一坨粪便都可以引起审美者的思考。

在定义图形熵之前,我们需要理解“熵”“熵值”“信息熵”“生命与熵值的关系”“熵增定律”是什么。“熵是用于表达混乱程度的名词,熵值可以表达系统中蕴含的能量,也可用于表达信息中的不确定性。”    1)热力学描述的熵值——揭示了能量本身只是一种物质形态,不可做功的能量对于我们毫无意义,存在温度差异是做功的前提。2)信息论描述的熵值——揭示了信息也是一种物质的形态,充满不确定性的冗余对于我们毫无意义,存在“确定与不确定”的差异是信息有价值的前提。3)生命与熵值的关系——揭示了生命“以负熵为食者”的本质。区分是否是生命,要看对象是否以世界总的熵增为代价,维持自身熵值的稳定。4)熵增定律——揭示了在一个封闭范畴的前提下,这个系统熵值只增不减的永恒发展趋势。

熵的概念强调的是差异性中的价值——无论是衡量能量的价值,还是信息的价值,这些价值的体现都需要秩序性与混乱性的矛盾对立关系才能成立。在不可逆转的熵增之中,熵值对生命而言,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尺度。

人类的视觉识别与意识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对差异永无止境的好奇。基于对差异的好奇,我们在意识主导下主动创造视觉差异。意识到自己创作出的图形差异性的那一刻,就是人类懂得审美的那一刻。

难以考证人类是从何时创作出有史以来的第一张画作的,究竟是看到自己的脚印,还是用石矛在岩壁上刻下的痕迹,又或者是挥洒猎物的鲜血观察到了不同的形态。我们的文明,语言都曾通过绘画为媒介,实现过信息的有效传递。在观察这些绘画的时候,即便是不用注释,你的识别依然没有障碍,因为你意识会将图形归纳总结,产生联想提取信息。(考古的意义,象形文字、壁画、陶器上的花纹)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之所以能看到图形存在,是因为颜料色与底色之间存在差异性,你之所以能提取信息,是因为线条色彩的“非自然”跟“自然”的差异性。这里需要区分“审美”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与“审美”本身,这两者是不同的。对创造出的图形差异性进行审视与思考,就是图形审美。一些理论过于强调信息本身的价值就是“美”,这种观点的局限性在于传递信息的方式并非只能通过图形语言实现,况且不能确定先祖们是否本着我要传递这是一头牛的信息而画下的他们,如果再瞧瞧陶器上的装饰花纹,更与一定要传递某种信息这种意图毫无关系,“绘画”有时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性,图形语言的美并不在于是否要让人读懂什么。重要的是图形带给你的感受,这种感受单纯只是你的意识对视觉识别到的差异本身的好奇。有差异才能定义熵值,对低熵的探求产生好奇心,在好奇心作用下描绘图形,由看到图形产生联想,这个联想的过程才是审美。

在审美过程中对差异不足的厌倦,让我们不断创新与创造更大的差异。对于远古人来说,美感存在于“自然”与“非自然”的差异之间,面对广袤的自然环境,吸引我们的是“非自然的造物感”而在日后的文明发展中,不同的文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比如:追求“模仿自然而非自然”的缔造了写实性高低差异间的审美标准——西方绘画。追求“概括自然而非自然”的缔造了符号化构成的意境差异之间的审美标准——东方绘画。创造并达成共识就是审美标准的建立,曾经的我们,在写实范畴内讨论的问题在于谁画的更像,符号化范畴讨论的问题在于谁传达的更准,其实说到底都是追捧信息的传递功能,而忽视了“美”存在的差异性本质。“更像”或“更准”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过去的生产力条件下,达到哪一个的极限都是相当困难的,这些图形一旦被创造就被赋予名为“稀有”的差异性而备受追捧。在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更象的极限被摄影技术所碾碎,更准确的极限在于文字的诞生,一旦原本难以实现的图形创造得以被大规模复制,其稀缺性立刻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不再被追捧,我们现在不觉得画个更像就是更美,去看文字的时候往往也更重视文字的意义,而不去思考他的“美感”,这种现象的本质与削弱差异性的熵增过程是一致的。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观点

硕士论文《交互设计的艺术美及其审美机制研究》

小论文《审美本质探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探讨审美本质》

维特根斯坦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而美是使人幸福的东西。他的名言“凡可说的,都是可以说清楚的,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而美与幸福就属于后者,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因此,以美为目的的艺术也是不可以说的,只能用“体验”、“感觉”,即通过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而不是权威人士或哲学家的言论。(从柏拉图到黑格尔,都把美学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认为美是一种理念。)

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是客观的、是社会的;人的本质(人有自我意识的能力、人是劳动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实践能力, 就是在劳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又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能力。

美就是人的一种自我观照、自我意识。自我观照、自我意识的后果是什么?是情感的产生、变化, 即审美意识、审美情感的出现, 于是美就产生了。

交互设计有两大目标,一是可用性,一是体验性。而美,就是交互设计的体验性目标。

实用主义美学    关键词:愉悦的感受。

《情感化设计》关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的递进。不仅是感官层面,还有心理和思想的感受。这可以说是交互设计的本质。

身体美学:

身体提供美的感官感受。

身体美学致力于研究身体关怀或对身体改善的知识、实践以及身体的训练。身体美学就是通过给某人身体的改善、指导、调整去改正我们的感觉功能,让身体处在一个愉悦且健康的状态中。这也是身体训练的目标。交互设计就是一种身体训练方式,比如游戏、跳舞机都是一种身体训练。

身体美学将人们肉体的审美与愉悦称为身体的外在形式或表现,将身体审美的心理经验称为活的经验。前者属于外观身体美学,强调身体表面的外观,后者属于经验身体美学,主要强调身体的内在经验的审美性质上。如人们购买衣服不仅要考虑到衣服对身体的保暖作用,这是肉体的需要,也,也要关注衣服带给人们的审美心理经验,即衣服是否会带给我审美感。保暖但是不具备美感的衣服势必让消费者的心理蒙受一层阴影。

这也正好体现了交互设计的可用性与体验性目标。交互设计的可用性在乎的是产品的使用性能是否满足用户基本需求,而体验性目标关注产品与用户发生互动时所产生的感受—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当产品不能满足体验性目标时,会让使用者对产品产生厌烦,也就是我们常常抱怨道“这太不人性化了”,这种设计只会让使用者身心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人们在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中更加压抑郁闷,久而久之产生不健康的情绪。

人性化的交互设计,不断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从而让人可以重新找回自我,让人的内在心理审美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享受快乐,让当今人类不会在高科技的海洋中迷失自己。

在交互设计的审美活动中,不单单具有功利快感与认知快感的特点,而且也具有审美快感的特点,这也是审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特点

因为交互设计的审美快感是最能够充分展示人的自由自觉意识及其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创造的一种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必要途径。交互活动中的审美快感来源于交互体验,交互体验是一种主观的、在用户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而让用户认为是完整的、愉悦的、满足的、富有成就感的心理感受就是审美快感。

交互体验可以分为四种—教育体验、娱乐体验、逃避现实体验以及沉浸体验,这四种体验方式构成了交互审美快感的全部内容。并且在审美快感中相互交织体现出来。有些审美快感由娱乐体验引起,有些却由两种不同的体验方式而引起等等。

教育体验指的是用户运用交互设备吸收知识、学习文化、思考问题的行为而产生的感受,为的是增进个人的知识或技能。比如在手机上阅读小说、运用步步高点读机进行英语学习、在网络上进行网上授课等等。教育体验是吸收的体验,是审美客体“走进了”作为主体的人。所以,交互性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体验融入到审美快感中的过程。

娱乐体验指的是用户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使人愉快并吸引人注意力的、趣味性的、游戏性的、幽默性的感受。例如我们司空见惯的跳舞毯、苹果手机中新颖的重力感应系统以及各式各样的电视游戏等等。娱乐体验对审美快感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娱乐是最古老、最普通、最自然、最亲切和最有影响力的体验。交互体验之所以产生审美快感,这当中娱乐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和轻看的。

逃避现实的体验是用户在交互装置中暂时脱离与现实社会的一切心理感受联系,将心理感受转移给交互活动中的形象从而带给自己感官享受的一种体验。在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当中,忙碌的人们在一天的工作之后,总想到心灵的彼岸体会另一片天空。交互设计就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个愿望,让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乌托邦世界。比如爱好滑雪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利用任天堂公司出品的虚拟运动游戏就可以在家中“滑雪”了,还有一些角色扮演的交互游戏,让用户扮演一个虚拟角色,用户将自己的感官感受暂时从现实社会抽离出来,并有意识的将自己想象为虚拟角色,积极参与整个游戏体验的塑造过程。逃离现实的体验是帮助人们通过交互装置“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世界,并由此带来心理满足与自我实现的审美感受。

交互审美快感中还有一项体验内容就是沉浸体验。指的是用户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艺术空间”或“虚拟展厅”,将自己的全身包括身体的感官和思想的感受都专注于艺术对象而产生的一种审美体验。

通常,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四种体验的方式,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的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所带来的审美快感是最让人愉悦和陶醉的。

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就融汇了教育体验、娱乐体验、逃避现实体验与沉浸体验。迪士尼乐园也是如此吧。


审美的本质
https://mp.weixin.qq.com/s/ZdPoowjB9Dv6a0xGHDEynQ

艺术(作品)本身是没有情感(意识)的,也无法装载情感(意识),所以我们无法直接与艺术进行意识交流。

当我们说某艺术(作品)传达出了何种思想、情绪、感情时,只是我们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现象(实体的存在),通过记忆和联想唤醒了它的本体(形式的全部组合),并将其本体与其他任何事物相联结,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情绪反应,使用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去描述它的行为,称为审美

审美事物必须先认知事物。尼采在论述寻找自我的问题时称,“无论我对认识的贪欲多么大,除了已经属于我的之外,我不能从事物中获取任何别的东西。” 如果要评价一样事物是美的,首先应建立在对一件事物的判断上,或称认知——即所谓形式的描述。就如同“它是五彩斑斓的、圆形的……”但有人因此就直接得出“它是美的。”这样的逻辑是不完整的。这个逻辑中间缺少最关键的环节——情绪反应。每个人基于自己的文化素养、人生经历,会把各种情绪、含义和事物的形式对应起来。如圆形代表圆满,通常给人以宽慰、满足的感受。因为,相对完整的审美过程包含认知判断情绪激发两个阶段。而认为美和不美所被引发的情绪区别在于:前者是“愉悦的”、后者是“不悦的”。

在审美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一是美感的不可传递性。即审美感受无法通过艺术作品传递于创作者和观赏者之间。艺术创作者将思想意识化成形式注入作品,从而完成创作过程;观赏者从作品中判断形式,提取思想意识,从而完成审美过程。两个过程是断然隔绝、毫无相关的。

二是美感完全来源于形式,即艺术作品本身。

比如说,我们在听到小调音乐时,通常会很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

据相关研究,一个简单的小调和弦通常会运用一个接近大调主音的中音来取代大调三和弦。C调三和弦(C,E,G);C小调里的中音是降E(比较接近C)。主音(C)是是最强而且也是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的,所以这样的小调和弦会使人感官失调, 一种源于冲突频率密集的张力。

换言之,小调具有某种本身就能让我们产生情绪变化的形式。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绪变化并未绝对指向一种确切的方向。除却我们生命本能范围的认知,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一种形式通常会对应多种情绪反应。所以有些小调音乐也未必都能使人感到悲伤。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是,音乐中还有更加深层和细腻的形式能够引发我们的情绪反应,这些形式相互交错和作用,才形成了我们最终的情绪反应。

提出以上两点是为了驳斥人们评价某位歌者“唱歌缺乏感情”的不合理观点。因为艺术的审美本质就是作品形式在人的意识中的情绪反映。审美者无法从作品中感知创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这里认为歌唱是创作过程)而是单单从作品的形式出发。审美者实际上只是进行了回忆和联想的过程。因而,至多说是歌者未能将情绪注入普遍的、大多数的能引发人情绪的形式。

在审美价值的问题上,我更倾向于审美主体的主观性,但这种主观性最终要归入审美主体的生物学价值。人们喜欢欣赏他们认为美的事物,是因为这一审美过程使他们感到满足,而这满足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存活有益处。这里边有个伪装的悖论,恐怖艺术和悲剧艺术通常不会让人感到愉悦,而是感到那些让人日渐颓靡的不良情绪,比如恐惧、痛苦等。这些艺术作品引起人们的不良情绪,短期内甚至会让人郁闷好一阵子。但是,从长远看来,未必是无益的。所以,对它们的审视也同属于审美的范畴。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段话: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跟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发现?美是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混沌中塑造出来。

在美被创造出以后,他也不会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所经历过的。他唱给你的一个美的旋律,要想在自己心里重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受和想象力。”


定向的审美阈值,会不断提高。(https://mp.weixin.qq.com/s/F9HPb2cuEMMESA2M4qI1VA)

形成某一审美(不管好坏)最重要方法,就是多看、多被引导,使其常规化、合理化。

对于外形,能让你进步的审美,可参考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能服务于你个人真实形象的审美」。而会让你真正进步的审美另一方面,还可参考更显健康状态的审美。因为这本就是全人类最稳定的审美趋势。


审美是当下环境中,人类对于事物在视觉上的感知。这种感知会受到很多外在的因素的影响,但人类的认知还是基于当下周边环境所呈现的样子的——只要是人类,审美就无法突破自身认知的极限。(https://mp.weixin.qq.com/s/SD-hjI1gkcWOVF2JLWCQ6g)

荣格把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归根揭底,审美就是无意识的产物。通常我们觉得审美是虚无不可测的,审美是无序而混沌的,但是人类的审美本质上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映射。

影响审美的变量

时代是会变迁的,环境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审美也会变迁,变迁的产物便是潮流。潮流证明了一件事:人在审美上是“喜新厌旧”的。设计师可以追随潮流,但是不能沉迷于潮流。风格只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选用合适的手段,远比追随潮流更重要。


审美能力的产生,存在后天养成的审美定式。(https://mp.weixin.qq.com/s/DWi6Zw5AFFyX_T_lsSrndw)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不少和我们所说的“定式”相类似的概念。如柏拉图的“理式”、黑格尔的“理念”都先天存在于自然宇宙之中;康德的“先验形式”、荣格和弗莱的“原型”(集体无意识)、李泽厚的“积淀”及当代的“格式塔”都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大脑潜意识之中(“原型”和“积淀”属遗传继承)。


https://mp.weixin.qq.com/s/6GrIoLRqrnThGE9AScCgVw

生活中有自然之美和人造之美。欣赏自然之美时,人们会表现出高度一致;欣赏人造之美时,人们会表现出差异。我们平常说的“审美”,更多是指这种差异。

人们会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抱有“好感”,这些事物的外在形态会给人带来“美感”。

(从学术角度来看,美来自美感。而美感与好感紧密相连

能够满足人们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这种快乐的感觉就是“好感”

这种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也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这种快乐的感觉被称之为“美感”。)

美可以分为“视觉之美”和“精神之美”。“精神之美”出现时,“视觉之美”会随即成立;“精神之美”没有出现,“视觉之美”也不会成立。

从根本上说,审美取决于大脑中储存“精神之美”的“美学数据库”。“美学数据库”主要成形于后天,所以审美主要来自后天。

设计师提高审美,最好的方法是先从根本入手,具体如下:

1)先丰富心中的“精神之美”,也即大脑中的“美学数据库”,因为这是审美的根本所在;

2)再多看优秀作品,有了“美学数据库”作基础,映入眼帘的“视觉之美”会引出“精神之美”,此时美就会出现;

3)最后多做动脑与动手并重的练习,因为设计师的审美最终要靠作品说话。

也就是说:先入心,再入眼,后入脑。


审美降级

https://mp.weixin.qq.com/s/-NQ04jGcH6UBPZSbjC5q0Q

审美降级的驱动力:制造冲突,追求效果

从以上多个案例来看(苹果土豪金手机、得到logo改版、老年人表情包、今日头条广告、快手),审美降级的商品或传播风格往往是简单、粗暴、直接、明确,消费者一看就知道商品的特点,促进消费。同时这种风格的商品或传播往往能制造反差,引发关注,快速传播。

审美降级的后遗症:品牌调性的下降

审美降级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关注,但也有巨大的负面效应,审美降级为了短暂的冲突效应而妥协,带来的就是对品牌调性的摧残,它无法延续品牌理念的一致性,也让原有粉丝受到伤害。每一次审美降级的传播都是对品牌的一次重大打击。

审美降级的本质原因:审美折叠

理论上来讲,审美与消费并不一样,消费会随着经济形势,收入的高低而升降级,而审美一旦提升就很难再降下来。不过中国是一个折叠的国度,一二线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无论在消费方式还是审美上与小镇的低收入人群都完全不一样,前者喜欢ZARA,苹果,而后者更倾向拼多多。

一个创意优秀、审美高级的产品在一二线城市也许广受欢迎,但在小镇则可能无人问津,这就是很多刷屏朋友圈的广告,当你问你老家的亲朋有没有见过时,他一定会坚定地摇摇头。不同的审美水平,给品牌们带来困惑,它们往往在好的审美和坏的审美之间游走。但我的建议是,品牌没必要去迎合审美降级,而应该保持自己的调性,等待大众审美的提高。毕竟小镇的青年的审美是会提升的,但为了迎合的审美降级的伤害却会留下伤疤。



书籍:

克罗齐《美学原理》

朱光潜《谈美书简》

李泽厚《美的历程》

艾伦库伯《交互设计精髓》

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四部

课件:

https://wenku.baidu.com/u/%E5%8A%9B%E5%BF%83%E8%BF%9C6?from=wenku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