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程驿
道长按:这个世界有一个规律,每天都接触的东西,我们反而看不清它的真相。
比如,钱。
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知道钱的真相是什么,当然也不懂得怎样挣钱和花钱。
这篇文章,还原三个「钱的真相」,让你知道什么才是花钱的正确姿势。
先问你一个问题(让你YY一下):
如果有人给你转账3000万,你怎么去支配这笔钱呢?
旅行?买大房子?买更多好看的衣服和包?还是更多孝敬父母?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3000万就是最近刷爆全网的,吴秀波给小三陈昱霖的日常开销,你还会这么想吗?
图片中,左边是文字描述,右边是陈昱霖在Ins上炫富的截图。
这些图一被扒出,舆论就从先前的一边倒(指责吴秀波),变成了“男渣女贱”的双向指责。
但是,陈昱霖的消费行为,难道不是和我们此前YY的一样吗?
公众事件,往往能从一个极端的视角中,给我们极大启发。
实际上,尽管我们每天都在花钱和挣钱。但其实我们和陈昱霖一样,是没有搞明白什么叫「钱」的,当然也不知道怎么去花钱。
如果知道「钱的真相」后,你和身边的人,对待花钱和挣钱这件事,一定和现在有很大不一样。
那什么是「钱的真相」呢?分三方面说。
首先,第一个真相是:“钱并不能买太多东西。”
实际,只能买到三种:
1、身体维持
2、感官刺激
3、存在感
它们是由内到外的三层关系,我们分别来看看:
| 身体维持
如果把人比作机器,那维持下去就需要「日常维护」和「损耗修复」。
「日常维护」的清单包括:空气、水、食物和衣物(这里主要指御寒的基本功能)。
如果只考虑基本功能,这些东西都是非常便宜的:空气和水几乎不要钱,我每月在公司吃食堂,最多用几百块。
「损耗修复」的清单只有一项:延长生命。
比如肾不行了,就需要换一个。修复所花的每一笔钱都不少,但可以用保险金来支付。
| 感官刺激
这一层建立在「身体维持」的基础上。
比如一顿基础健康餐——米饭、青菜、鸡胸肉,完全能够提供能源,不超过¥10。但是你偏偏想吃火锅,这就得花¥200+。
多出的部分,就是你想追求的「感官刺激体验」的部分。
感官体验主要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性刺激这六种东西。它们就像六个小怪物,寄生在你的体内。
你一个大活人,其实是这六个小怪物的奴隶:
辛辛苦苦挣钱,然后又用钱辛辛苦苦找刺激(逛淘宝、婚外恋、刷抖音等)来满足小怪物。最后大脑会给一丁点多巴胺,奖励你这个大活人奴隶。
苏格拉底曾说,人为什么而活?答案是为多巴胺而活。
| 存在感
这一层又建立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
此前我们说,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你做对了,就可以分到一丁点。
那什么是“对的事情”呢?
对的事情,就是指“找到存在,获得了存在感”。
为什么陈昱霖会忍不住炫富?因为找到了存在感。
为什么你会忍受艰辛去野外登山?因为找到了存在感。
你可以理解,存在感就是六个怪物背后的黑山老妖。
所以,为什么你会心甘情愿去花钱?无可奈何去挣钱?
因为你处在“身体食物链”的底层,你是六个小怪物的奴隶,它们六个又是存在感这个老妖怪的奴隶。
比如买房,你辛辛苦苦挣了大半辈子,终于买到新房,你所得到的是小区环境(感官刺激体验,但刺激通常很短暂),同时更多也获得了存在感(别人买房了,我也得买;没有房子,在城市里就没有颜面)。
很多人都说挣钱是为了生存,这不对,因为「身体维持」的成本其实很低。
你99%的钱,都被六个小怪物(感官体验)以及黑山老妖(存在感)给吸走了。
当然,这就是人性,为人性掏钱,说不上可耻和不对。
但不对的是,我们不懂钱的使用方法,导致多数的钱都打了水漂。
这就是钱的第二个真相:“「购买」不等于「买到」。”
举个例子:
原本你很期待买一辆奔驰C系轿车,你期待了大半年,终于喜提新车。
但是突然,你的老丈人同时也给你媳妇买了一辆玛莎拉蒂,结果你的奔驰自从买回来就一直在停车场吃灰,你完全没有享受到奔驰车的愉悦感。过了半年,你还是低价转卖了。
那么,你是买到了奔驰,还是没买到呢?
事实上,你只「购买」了奔驰,原价30万,你卖出去时26万,半年净亏4万。结果你什么都没有「买到」。
「购买」和「买到」,是不同的概念。
我们通常理解的花钱,是指「购买」,也就是“付钱然后拥有归属权和支配权。”
而「买到」是指,你通过付钱,获得了你想要的感官刺激和存在感。
看过我们家里超过50%的物品,买回家后就再没有用过。
这就是仅仅「购买」达到了囤积,但对于「感官体验」和「存在感」的满足效率,都太低了。
所以,「购买」很简单,但是「买到」却很难。
这是一门手艺,需要你理解钱的第三个真相:“钱需要附加条件,才能「买到」价值。”
这里针对「感官刺激」和「存在感」,我们分别来看看需要什么附加条件:
买到「感官刺激」的附加条件
A、保持一定稀缺程度
一处森林中的院落,大城市的人就会形成刺激,也愿意为它掏钱;但原本天天就居住在森林中的村民,他们就无法形成任何刺激,因为森林对于他们来说太多了。
B、需要一定感知经验
比如同样是大漠孤烟,摄影师能够形成的感官刺激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摄影师可能非常兴奋,普通人则会后悔此次的旅行选择。
买到「存在感」的附加条件
C、需要一定社会认同
如果你现在坐拥学历、财富、地位等一切,但突然把你丢在太平洋某处小岛上。小岛上都是目不识丁的原始人,那么你所谓拥有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因为无法形成集体认同。
D、需要一定认知提升
事实上,现在美国的精英社会中,晒自己是《经济学人》的年度会员,就比买一个Prada更受其它人尊重。因为精英的认知水平都在提升。
存在感的重大前提是“超越身边人,让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提高认知水平,知道更多信息,绝对大幅提升存在感。
所以你会发现,多数人的消费方式其实是错的。
比如:
· 买¥10000的包→买¥20000的包→买¥50000的包
· 买大众→买奔驰→买玛莎拉蒂
这个叫“阶梯式消费方式”,也是我们最习惯的消费方式。
这种错误的方式结果是,往往你在花了大价钱后,很快会觉得索然无味。
因为,这不符合六个怪物和黑山老妖的工作原理,既不具备稀缺(条件A,囤积了很多包),又很难争取社会认同(条件C,别人根本不关注)。
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去花钱了吗?我来帮你捋一捋:
第一、接受大量的不同的新鲜体验
六个怪物并不喜欢“某一件贵的东西”,而是喜欢“批量的不同的东西”。
所以,根据条件A——保持稀缺,你应该每天保持新鲜。
比如:
连续90天叫你喜欢的起床、去一趟柬埔寨做中文支教、租一辆保时捷用一天、学会摄影、手工制作一款皮质背包、跑到现在住房的楼顶去看城市的日出、尝试给父母写一封信、连续一个月最早去公司、帮助几个想帮助的人等等。
当然,也包括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
记住一句话,日子刚好,阳光免费。
第二、接受更多信息,拓展认知边界
这是根据条件B和条件D,即积累感知和认知经验来说。
所谓存在感,无非来自你身边一大堆人对你的认同。换一个圈子,以往的认同就会变得无关紧要。
我们很少知道读书和学习的意义,这就是意义——可以帮你找到十足的存在感。
比如你天天研究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进程这些课题,你还会去晒包吗?
李善友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面对王东岳这样的博古通今的学者,你还要给他比比谁的车更好,谁的房子更大,那你的想法只能被称作龌龊了。
第三、真正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只是根据条件C,获得社会认同来说。
为什么炫富看上去很无脑,那是因为你以为找到了存在感,但实际上只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虚拟存在”而已。
别人只是在表面上附和,其实他们根本就不关注你,每个人只会真正关注他们自己。
所以你可以用心去帮助新的同事、好好体会父母感受并未他们做点什么、对任何人保持谦逊、花点小钱去做一些公益。行动起来,这些存在感一定会很足。
社会认同并不是share(晒)出来的,而是do(做)出来的。
此前我们对一些明星的劣迹都嗤之以鼻。但这种忿忿不平态度,会被别人说很酸。
现在你就知道了,这不是酸,而是这些明星真的很Low,Low到连花钱都不懂,连怎么养小三也不懂。最后践踏了一大笔财富资源,却没有「买到」什么。
既然六个小怪物(感官刺激)以及黑山老妖(存在感),我们终此一生都无法逃避他们的魔爪。
不如好好思考满足他们的更高效的方式。
美好的东西,都不需要花太多钱。很多人居然用钱去衡量一切,简直是无脑。
所以多数的年轻人,现在着急什么呢?
拥有精彩的一生,不断拓展认知边界,真正去帮助别人。才是你一生真正应该去做的三件事。
更多文章,请查看道长公众号-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