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有时候只需要把那扇门掀开一个小缝,门就倏地打开,露出别样的精彩。
抖音上发现一个九月说的公众号。唯美的画面,经典的古诗词和名家名言让很少看抖音的我关注了它。特别是卓文君的《怨郎诗》引起了我的兴趣,数遍循环播放,我已熟记在心。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成为唯美爱情的象征,但在喜马拉雅听过数次王立群老师的《史记》,他讲的“ 琴挑文君 ,颠覆了我心目司马相如的才子形象。
司马相如春风得意时有心纳妾,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上面得《怨郎诗》。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因为听书,我成了王立群和蒙曼的粉丝,他们的许多作品我都反复听,虽然且听且忘,但终究如竹篮打水,虽然看起来没留下什么,但被水洗涤的竹篮却露出了温润的光泽。读书确实是这样,看似什么都没留下,但自己的精神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读过的书好多时候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触发你的关注点和敏感点。
因为百家讲坛,我喜欢上了历史,因为历史,我有了自己的偶像。
我想这和老师上课一样,只有课前预热,学生有了兴趣点,知识不断重现,思维就会不断地激活,上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每年暑假,网上继续教育的学习,不乏假大空,常常一开电脑了事,因为喜欢古诗词,看到有讲杜甫的讲座,决定好好学习,没想到,南京大学的莫励锋教授带着江苏特有的吴侬软语,把杜甫和自己插队知青的生活讲得妙趣横生等到我插队第五年,1973年的时候,那间茅屋已经盖了四年多了,屋顶有点旧了,就在那一年的霜降和立冬之间,这个季节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正在地里割稻子,我们那个时候农业劳动是手工劳动,用镰刀割稻,很慢。我正在农田里割稻子,晴天霹雳,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有社员跑到地里说,你们两个男知青赶快回去,你们的茅屋被刮坏了。我奔回去一看,我比杜甫还要不幸十倍。杜甫在诗里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回去一看,是“卷我屋上全部茅”。那场风太大了,把屋顶掀掉了,我跑到房子里一看,蓝天白云清清楚楚的,屋顶没有了。
没想到,他讲苏轼比康震还要更胜一筹。
听书多了,自以为那些过往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你的身体里,合适的时候,就会跃出来,斑斓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