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2》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2》

今天是己亥年丁卯月辛亥日,二月初七,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

上一节,船山论述说,子思首发的开篇三句,既然是为下文的"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和"君子慎独"做引子,那么,这三句就是针对人类而言的,并不包含自然界。

那么,又如何解释后文中涉及到自然界的部分呢?比如说"万物育焉"、"尽物之性"?

这一节回答这个问题。

船山说,单独看"天命之谓性"这一句时,确实没有理由说仅仅针对人类而言,前面举例说明如何理解"命就是令"的时候,使用的就是自然界的例子:"月令",即我们熟知的立春、惊蛰、春分等自然界变化节律的总称,那么,"天命之谓性"至少分为两部分:天令给人的是人性,天令给物的则是物性。现在,既不能说物体没有物性,也不能否认物性同样是来自天所命的。

虽然如此,所谓的尽物之性,谁尽呢?人!尽什么样的物性呢?"但尽吾性中皆备之物性",意思是说,虽然尽物性的是人,但也特指理性的人、具有客观思辨能力的人、光明公正的人,"使私欲不以害之,私意不以悖之,故存养省察之功起焉",理性的人为了防止自私的欲望损害客观公正的认知,为了防止带有个人利益诉求的意见,即那些为了维护主观意见而宁愿违背和扭曲客观公正的观点,所以,人类必须启动存养省察的功夫。

这就是整体文势上看,开篇三句专言人而不及物的原因所在。

朱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当然清楚这一点,而且他也处理了这个问题。下一节学习船山对朱子的处理方法做出的分析。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朱子语类》黎靖德编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