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的规划

如果不是齐老师提出这个写作主题,我绝对还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我是个有点拖延症的人,很多事情不到最后时刻我不会行动。明明知道提早规划并行动是非常好的习惯,可是就是不愿意去做。

讲到我自己的这个不好的习惯,我想起很多学生也有我这样拖拉的习惯。

比如,周末安排,明明可以早点完成家作,偏偏等到周日晚上赶作业。

还比如,写寒暑假作业这件事,也有一些学生喜欢等到快要开学了就没日没夜地赶。

每当家长向我抱怨时,我总是安慰他们:能够完成就可以了,你管他什么时间完成呢?

人都有“从我”心理,把与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归为一类,所以有些共情。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拖延会是什么心情。那不如在2025年对自己来一次挑战吧: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如果你正好也有这个想法,那就和我一起来行动吧。

当我提出这个倡议时,你会接受还是拒绝呢?

我不是你,我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而我,往往很难拒绝!

为什么呢?因为我正好有这个想法,有人提议了,我就不假思索同意。

哪怕明知道自己内心有很多不情愿,我没有遵从那个“真我”,而是让那个“假我”去接受。

过后,我又会自责内疚,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内耗”。

可喜的一点是,当我开始“内耗”时,我马上觉醒了,然后告诉自己,放过自己吧!已经做了的事情就不要后悔,重要的是重新认识自己。

所以,勇敢地说“不”其实需要的是对自我的觉知力以及约束力,也就是通常说的“自律能力”。

我想,2025年,如果我的自律能力得到提升,我将会更加爱自己,加油!亲爱的棉花!

2025年,我将会住回农村的自建房。上班的地方离家更近了,开车五分钟都不要。想想挺香的。

农村的房子很大,有庭院,有菜园。今年,我将精心打造书房和瑜伽房以及K歌厅,我想象着我的拖延症和自律能力肯定可以得到改变。

早起后,我会来到菜园和庭院去转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又或者晨起练习瑜伽,舒展筋骨。

下班后,我会再次拿起张德芬老师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蜷在躺椅上听着轻音乐,喝着菊花茶,看着我喜欢的书……

晚上,就继续开始下一个“365”天日更。农村的夜晚是静谧的,应该更适合写作。

待到明年暑假,外孙女已经满周岁了。我想带着她来农村,拉着她的小手去散步,去看狗抓紧摘菜,定会乐趣无穷……

2025年,婆婆93了。她大概率不会住城里了,也就是和我们朝夕相处了。32岁就失去丈夫的婆婆,独自一人拉扯四个儿子吃过的苦头说起来都是泪水,这几年总嚷嚷着要回农村,我们才下定决心翻新老房子,也算是满足了老人家的心愿,实现了她回老家的梦想。

因此,2025年陪伴婆婆将成为日常。

我,一介平民女子,谈不上有趣的灵魂,却算是个热爱生活的人。25年还是继续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让每一天都充满浓浓的爱的味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