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初阶工作坊复盘感悟

在上完阿德勒初阶工作坊后,本地老师组织了一次复盘,得到了本地学员的积极响应。在复盘中,有同学带领回顾课程相关知识,老师也进行了点评,大家还就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自由讨论,个人感觉收获不少。

私人逻辑是复数,不是单数

在复盘中,老师把个人生活形态比喻成一本字典,而私人逻辑则是字典中的一行。这个比喻刷新了我的认识。在此之前,在书上、在活动中,我们都只找一条私人逻辑,所以我也并没有明确意识到一个人的私人逻辑有很多,不同情况下会使用不同逻辑。这可能也和我自己有关,我目前关注点比较集中,所以每次注意到的私人逻辑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比喻一下子让我发现了这个误区。

认真想想,这反映出一些问题:

  1. 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想看到的。焦点在哪,能量就在哪,由于自己总是纠结在一个点上,所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个问题把其他问题都掩盖了。

  2. 思考不够深入,浅尝辄止。由于觉察过一次,之后就习惯于重复相同的觉察,没有深入思考,好好分辨不同的情况。觉察不出新意,自然内心也不会重视,不够重视,也就影响改正的效果了。

这些问题指引了下一步的方向:多角度、深入思考,不要满足于找到一个通用的点。

走不出自己的私人逻辑?

老师多次提到,一个人说不出自己私人逻辑以外的话,单靠自己是走不出私人逻辑的。对这个观点暂时还是存疑,理解不了。如果按这样说,难道个人就不能自己学习、自己成长了?

固然,一个人如果没有觉察、没有意识到私人逻辑的存在,必然也无法改变,肯定是走不出自己的私人逻辑。不过我们看了这么多书、进行各种觉察,难道不是为了看见自己的私人逻辑、为了改写自己的私人逻辑?虽然书上得来终觉浅,别人的书,写的是别人的痛,能得到多少全看自己。不过,只要保持空杯心态,多想多思多觉察,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觉察到自己的私人逻辑,从而有机会改写吧?

自卑与优越

在复盘中,有学员提到自己以前总是看到偏负面的回忆,经过学习,就会想到一些正面的点。这到底是正面思维,还是优越感呢?感觉不好分辨。

根据定义,优越感是回避了问题本身,从别的地方找自己的强大。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优越情结似乎有点类似,又有微妙的不同,只能是细细分辨了。

感觉要好还是不好

正面管教中提到先要感觉好,而根据阿德勒的理论,感觉好说明还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可能是在优越感之中。在复盘时,大家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讨论。个人认为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成长总是不易的,我们总是要不断踏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不舒服。正因为成长总是不易的,所以如果我们要让别人成长,容易被别人抗拒,所以才先要感觉好,和别人建立好关系后,别人才有可能接受我们的建议,才会愿意踏上成长之路。所以感觉不好指的是自己的成长,而感觉好则是自己想让别人成长的前提条件,两者的对象不同、场景不同,看似矛盾,实质同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参加了台湾姚以婷老师为期两天的《阿德勒心理学初阶工作坊》,主要围绕《超越自卑》一书单第前6章进行了学习,重点探讨了...
    _浩然_阅读 4,661评论 0 0
  • 本以为是部烂电影,没想到是个惊喜。 有感三: 一、女孩,人格独立的你最具魅力 电影主人翁凉夏是现实很多女孩的化身,...
    美帆热情测试阅读 1,618评论 0 0
  • 鲸鱼,大海
    全爷笔记阅读 955评论 0 0
  • 安全性是从事安全解决方案开发的安全专家需考虑的重点。 语言发展的历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自然语言(4G...
    fyd_cd81阅读 1,462评论 0 0
  • 大雨/站着发呆 对面走过一个人 我希望那是你 我不会喊出声音叫住你 我会跑过去抱住你 后来 我发现 是我认错了人 ...
    黑夢Fay阅读 6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