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侯泉声《心光闪烁》笔记
人学之重
文学之重
读书之重
写作之重
每一条街巷都认识他,
每一座屋宇都认识他;
每一条河流都认识他,
每一座桥梁都认识他。
认识他,
信任他
尊敬他。
求助他,
呼唤他,
等待他。
无论老幼,
无论妇孺,
无论官民。
一座城市总是企盼瞩望脱口而出呼唤一个名字:
老候。
生活呼唤老侯,
仿佛田野呼唤禾苗。
田野里有稻粱麦菽稷,
生活里有老侯。
是名字,
又把常规意义的名字升华为品质象征。
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只能做好一件事。
老侯做了两件事并做好两件事。
第一是车队组建。
巍峨,
浩荡,
壮丽:
三百辆轿车,
一部兼具时空之美的史诗方阵。
覆盖故乡又超越故乡,
“老侯车队”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第二是文学创作。
发现,
开掘,
创造:
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车队。
关注文学我们首先关注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文学即人学”,
第二句话是“文如其人”。
文学阵地上陈列着太多无名阵亡者的遗体,
他们牺牲的原因各不相同却共有一个相同的致命伤:
那就是功亏一篑地丧失了意志力。
人生即志向。
确立志向,
坚守志向,
养育完成志向的能力。
老侯之难能可贵,
难能在确立志向,
可贵在坚守志向。
不是爱好,
不是敬业,
而是献身。
修行者,
晨钟暮鼓,
黄卷青灯,
铭心刻骨,
深渊薄冰。
一天一个发现,
一天一个开掘,
一天一个升华,
他在悟。
悟是跋涉,
悟是攀沿,
悟是功德,
他从人性中悟出神性。
十本书,
百万字:
血泪命运。
我在他的十本作品里读出四个字:
热爱生命。
文学是人学,
发现人性,
开掘人性,
表现人性。
探索大地从高山河流开始,
探索天空从太阳月亮开始,
探索命运从热血泪水开始。
他的文学,
从探索生命开始。
探索生命,
从探索苦难开始。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就给他荣耀,
要拯救一个人就给他苦难。
直面苦难,
接纳苦难,
包容苦难:
苦难是救星。
孩子的生命从啼哭开始,
人生从苦难开始。
脚踏苦难之基石,
文学开始攀岩之旅。
人与人的区别,是阅读一百本书和阅读一百零一本书的区别。
不急功近利,
不浅尝辄止,
不舍本逐末,
不轻重倒置:
老侯着力读书。
一个优秀作家应该也必须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读书,
用百分之二十时间用于写作。
读应该读的,
读必须读的,
读喜欢读的。
中国作家首先读中国,
中国的温度体息,
中国的血肉魂灵,
中国的遗传基因。
读经典,
只读经典,
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
破万卷书,读有字的书,
行万里路,读无字的书。
两种经典一种读法:
把人类智慧的金珠玉粒一颗一颗地从血肉深处抠出来。
文艺理论之大忌是把简单复杂化,再把复杂简单化。
鉴定文学作品的原则其实只需一句话:好或不好。
好或不好看两条:
原创之美和再生之美。
不完美,则失败。
美的历程:
开掘—发现—表现,
纪实—象征—隐喻。
原创之美:
不可模仿,
不可取代,
独立特行,
舍我其谁?
再生之美:
照耀存在,
引导存在,
延展存在。
借用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粒子的微观和宏观的无限性”原理,即“美无疆界”。
选材之独特,
开掘之独特,
表现之独特,
独特是写作的道德。
敬畏道德,
文学艺术大师无愧无悔呕心沥血舍生忘死投入三件事:
一、独特。
二、独特。
三、一和二的总和。
独特,
修行者觉悟之大般若。
老侯不老。
五档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