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2月5日在京召开。不正之风犹如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侵蚀着公权力的公信力,损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持续整治不正之风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如何有效且持久地开展整治工作,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切实解决的关键问题。
持续整治不正之风,要高悬制度之剑,织密监督之网。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遏制不正之风的根本保障。我们需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力运行的边界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行使。针对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民生保障等容易滋生不正之风的重点领域,细化制度条款,堵塞制度漏洞,不给不正之风可乘之机。同时,强化监督体系建设,整合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作用,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让不正之风无处遁形。
持续整治不正之风,要强化思想教育,筑牢廉洁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许多不正之风的产生源于思想的滑坡和价值观的扭曲。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如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等,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不正之风的堤坝。同时,积极培育和弘扬廉洁文化,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使廉洁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持续整治不正之风,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态势。整治不正之风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必须真抓实干,聚焦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严肃查处。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如隐形变异的公款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如扶贫领域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那些心存侥幸、妄图搞不正之风的人望而却步。只有高悬制度之剑,强化思想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
阿尕什敖包乡党建办于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