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吴小丽,每日一篇原创文第360篇
你有见过收发自如的生气吗?
比如电视剧上面,某人对着员工大发雷霆,可是一接到上级领导的电话立马就变脸,百般顺从与讨好,点头哈腰的挂断电话后,面对着员工又戏剧性的变成凶神恶煞的上司。
如果说,真的由于一件事情让人大为光火,那么你就会一直耿耿于怀,难以释怀,而不是像水龙头式的对自己的情绪收发自如。
阿德勒心理学对这种情况的解释为:目的论。
为了某个目的而做某事。
还是拿上面的案例来进行阐述,他不是因为员工做了某件错事而大为发火,而是他是为了要发火而发火。
我想你可能也被绕晕了。
对于这个目的论的理解,我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一旦完全理解后,我发现,原来改变并不难,不着急,听我慢慢细细道来。
为什么我说他是为了发火而发火呢?
或者说他是为了树立威信而发火,你会更容易接受。
人真的发火状态,会很难控制住自己,一时半会没办法那么完美的收放自如,你可以尝试看看。
再比如说,那些广场恐惧症的人,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外出就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于是他们就让自己患上广场恐惧症,以便自己能够有个好借口“不用出门”,从而就不用去面对外界的伤害。
在这里,他的目的就是“不用出门”。如果要改变他,那么只要改变他的目的就能够改变他的症状。
再举个我自己的案例吧,前段时间,我与老公吵架了,两人起了剧烈的冲突。
后来在结合目的论的时候,我才觉察到原来我一直把老公定义为很霸道的人,为了让他一直是霸道的人,我要么激烈的对抗他的行为,要么百般的顺从他的任何要求。
当他主动向我道歉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只是我一直按照着我个人的想法在行事,其实他并不是如此,如果他真的是霸道的人,他一定不会主动道歉。
这是我对目的论最大的体会,当我想改变我与老公的沟通与交流的时候,我只要改变我的目的——老公就是一个霸道的人的这个概念,对其进行修改,那么自然而然我的行为就会做出改变了。
佛洛依德提出原因论,某个事件导致了某种结果,比如,我的原生家庭导致了现在的我,如果我要改变,按照原因论的原则,我需要改变我的原生家庭,但那基本是不可能。
而阿德勒的目的论却不一样,我们只要改变我们的目的,就能改变我们的生命路径。
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改变想法,自然能改变行为。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去找找你一直抱持着什么样的目的在行事。